联大学堂信阳师范大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网上考试答案
从上下文语境角度看,“照水红蕖细细香”的上句最好是( ) |
A.梨花院落溶溶月 B.留连戏蝶时时舞 C.翻鸟时时见空白 D.自在娇莺恰恰啼 |
|
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他们不造反,不破坏,不捣乱,也给他们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 |
A.肯定句 B.否定句 C.口语句 D.散句 |
|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道是晴无却有晴”属于 |
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 D.风景描写 |
|
他长着一双阴阳眼,左眼上的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
A.夸张 B. 比喻 C. 比拟 D.对偶 |
|
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A.举措(举动、措施)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举止(姿态、风度)举手之劳(形容轻微的劳动 B.开禁(解除禁令)开源节流(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开拓(开辟、扩展)开门见山(形容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C.民意(民众的意愿)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回民(回族人)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 D.文才(写作诗文的能力)文不加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抹就写成)文思(文章的主题)繁文缛节(过分地讲究文采和礼节) |
|
下列句子中,状语次序不当的是(( ) |
A.欢送会昨天已经在礼堂里隆重举行了 B.他从小是革命队伍把他抚养成人的。 C.目前在美国患癌症的人中有一半能活至少五年。 D.那时,我在斗室里悄悄读着北岛的诗 |
|
用词越少,语句越短就越简练。这句话正确吗 |
A.错误 B.正确 C.不一定 D.以上都不是 |
|
前两年,我们的确有过一段相当困难的时刻[改为'时期']。 |
A. 违背原意 B.更加准确 C.意思一样 D.以上都不是 |
|
有人说修辞是咬文嚼字,有人说修辞是为了使文章写得辞藻华丽,生动感人,这些说法对不对 |
A.不对 B.对 C.不确定 D.以上都不是 |
|
口语语体在句式上的特征主要是( ) |
A. 灵活自如 B.结构复杂 C.长句较多 D.语序不变 |
|
下列句子带点的虚词使用不当的有(( ) |
A.水库大坝孝所以出现裂缝,是因为施工时片面追求进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 B.他被应邀在这个著名的交响乐团里担任黑管独奏 C.我们对这段历史是相当熟悉的 D.今年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有十几个人考上了大学 |
|
一头猪等于一个有机化工厂属于比喻中的 |
A.明喻 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 D.暗喻(本体-喻体) |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唱片。②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在本民族没有——为表音文存储——,字,传播到外民族才成为表音文字。③这本书本来知者寥寥,但经林纾用他那——的文字一译,立刻声誉——起,广为流传 |
A. 媒体 演变 简捷 雀 B.媒介 演变 简洁 鹊 C.媒介 演化 简捷 鹊 D.媒体 演变 简洁 雀 |
|
关于修辞和语境关系表述错的误的是(( ) |
A.语言的运用的优劣得失是对语境而言 B.话题统一,叙述一致是修适应语境的辞表现 C.说话的用语、语气要因不同的情态或场合而有所变化 D.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修辞可以突破语境的限制 |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属于 |
A.正对、严对 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 D.反对、严对 |
|
《国际歌》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是喻体,其本体是 |
A.资本家 B.地主 C.帝国主义 D.贪官污吏 |
|
学习修辞就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只要形式优美,语言效果就会 |
A. 突出 B.鲜明 C.突出、鲜明 D.不全面 |
|
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
A.广告 B.新闻 C.论文 D.诗歌 |
|
最集中的体现出书面语体的诸多特点,与口语语体距离最大的是( ) |
A.政论语体 B.事务语体 C.科技语体 D.文艺语体 |
|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 |
A. 具体代抽象 B.部分代整体 C.专称代泛称 D.特征代本体 |
|
解放后我国出版的修辞学专著有 |
A.《现代汉语修辞学》 B.《修辞学发凡》 C.《语法修辞讲话》 D.《修辞概要》 |
|
下列词组属偏正结构的是 |
A.参考资料 B.南水北调 C.投资项目 D.服务态度 |
|
话语的具体环境是指 |
A.社会、时代 B.上文 C.下文 D.场合 |
|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 |
A.合叙改分述 B.运用叠用句句 C.复句改单句 D.抽出修饰语 |
|
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中( )词语运用不当 |
A.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B.公安战士早就设下了陷阱,量他们也跑不了 C.您的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 D.老爷爷,您几岁了 |
|
下列各句表述正确的是 |
A.现代汉语的押韵方式和古代大致相同 B.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 C.非韵文文体不能用韵 D.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
|
下列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格的是 |
A.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今天回家了 B.大树穿“盔甲” C.教材——让历史告诉来 D.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
|
下列各句属于借喻的是 |
A.西宁八名金融蛀虫平均三十二岁 B.山西筹建教育立交桥,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C.火炉”武汉种草还是种树 D.指甲——体内疾病的荧火屏 |
|
下列对口语句表述正确的是 |
A.整齐的句子相对较多 B.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相对较多 C.语气词相对较多 D.简略的句子相对较多 |
|
下列属于叠音词的是 |
A.悄悄 B.纷纷 C.天天 D.炯炯 |
|
下列词组属述宾结构的是 |
A.调查报告 B.调查真相 C.传播消息 D.传播媒介 |
|
以下属于修辞方法的是 |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
|
下列句子表达效果不好的有 |
A.三个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听课 B.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C.铜臭染污了灵魂 D.我们不仅要把文章写得生动,还要把文章写得通俗易懂 |
|
下列著作中,对修辞格进行详细分类的有 |
A.刘勰《文心雕龙》 B.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C.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D.唐钺《修辞格》 |
|
下列各句在成语运用中不够恰当的是 |
A.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妇人”总是看不顺眼 B.那个黄头发的青年见魏不肯拿钱,便气极败坏地抢下出租车钥匙,来搜魏的衣袋 C.她比大家大一点,深受大家的敬重。平时店主任在,她是营业员;店主任不在,她就代理主任的工作。主任回店,她又心安理得地回到助手的位置 D.巴拿马运河终于物归原主 |
|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格的是 |
A.“火炉”武汉种草还是种树? B.话里有文章 C.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 D.我国的大城市很多,像北京、上海、广州等 |
|
借代的方式常见的有 |
A.以部分代整体 B.以具体代抽象 C.以专称代泛指 D.以特征代本体 |
|
学习修辞,一要____________,二要____________。 |
|
|
现代汉语的研究以马建忠的____为起点。 |
|
|
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的()和() |
|
|
修辞上把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式叫做______ |
|
|
句群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 );第二,( );第三,连贯性 |
|
|
修辞的原则是()()、( )( ) |
|
|
串对又称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
|
|
词类话用是指() |
|
|
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 、 、 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
|
|
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 )的一面,又有( )的一面 |
|
|
复句的关系类系统,有___、__、____、 |
|
|
1951年6月《人民日报》连续刊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 该书紧密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
|
|
修辞上把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式叫做() |
|
|
丰富词汇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 );一是( ) |
|
|
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 ,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
|
|
修辞学的任务,是在大量收集修辞现象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 )、( )三方面去探索规律 |
|
|
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______、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仄声包括______和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 |
|
|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 |
|
|
言辞选择的主要动因是追求表意的准确、( )和( ) |
|
|
拈连: |
|
|
变异修辞: |
|
|
层递 |
|
|
归同性结合: |
|
|
移就: |
|
|
是非问 |
|
|
兼类词 |
|
|
关系类短语: |
|
|
语法实体 |
|
|
飞白: |
|
|
句类 |
|
|
小句: |
|
|
单位语法实体 |
|
|
语体要素 |
|
|
语素 |
|
|
语气: |
|
|
简述语境: |
|
|
举例说明成分的应对性有那几种? |
|
|
举例说明修辞的主体修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
|
|
简述常用文言虚词“其”的主要用法。 |
|
|
举例分析叠音的修辞作用 |
|
|
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声、叠韵和叠音? |
|
|
什莫是关系类短语: |
|
|
什么是口语句?口语句有什么特点? |
|
|
什么是数量指代现象: |
|
|
简述双关的修辞作用 |
|
|
简述设问和反诘的异同 |
|
|
什么是借代?借代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
|
|
什么是句子成分配对性? |
|
|
什么是小三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