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学堂河南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勘察网上考试答案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 )时,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
A.6度 B.7度 C.8度 D.9度 |
|
确定塑性指数时,液限以76克圆锥仪入土深度( )毫米为准;塑限以搓条法为准 |
A.10mm或177mm; B.8mm; C.2mm; D.5mm; |
|
民用建筑岩体洞室的勘探孔深度应穿越洞底设计标高以下( ) |
A.10m B.15m C.2m D.3~5m |
|
变水头渗透实验适用于() |
A.砂砾石 B.碎石土 C.粘性土 D.各种土 |
|
平板载荷实验的承压板尺寸为( ) |
A.1.0m2; B.0.6m2; C.0.25m2~0.5m2; D.视土体的强度大小而变化; |
|
采取水试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应取两筒,其中一筒须加( )? |
A.漂白剂 B.氯化钙 C.氢氧化纳 D.大理石粉 |
|
石抗压强度的因素有( ) |
A.矿物性质 B.加载速率 C.试件尺寸 D.试件的端部约束 |
|
在我国抗震防震标准中,地震烈度可分为( ) |
A.破坏烈度 B.非破坏烈度度 C.基本烈度 D.抗震设防烈度 |
|
度可用下列( )表示。 |
A.筛析法 B.比表面积法 C.试饼法 D.雷氏法 |
|
制备,规范提出的缩尺方法有哪些() |
A.剔除法 B.等量替代法 C.相似级配法 D.混合法 |
|
十字板剪切试验的目的及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
|
|
粘性土的液性指数为0.2,判定土的状态为: |
A.坚硬 B.硬塑 C.可塑 D.软塑 |
|
旁压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
|
|
工程勘察需要测试抗剪强度和压缩性指标,须采取( )级土试样? |
A.II B.I C.III D.IV |
|
流土 |
|
|
RQD |
|
|
高层建筑地基土压缩实验的最大压力应为( )? |
A.建筑基底的压力; B.8000Kpa; C.土的有效自重压力; D.土的有效自重压力加上土层的附加压力; |
|
现场检测 |
|
|
按岩块的湿抗压与干抗压的比值判定岩石的软化性,其值应为: |
A.0.90 B.0.80 C.0.75 D.0.50 |
|
当盐渍土的溶陷系数00为( )时,可把该盐渍土划分为溶陷性土。。 |
|
|
在探井中取湿陷性黄土试样,竖向间距宜为为( )×m,土样直径不宜小于于( ) |
|
|
验算水位迅速下降时均质土坝的稳定性,需做( )三轴实验? |
A.不固结不排水; B.固结不排水测孔隙水压力; C.固结排水; D.均可; |
|
在采空区建筑时,应根据地表变形特征、所处的阶段、变形值大小和上覆岩层稳定性进行建筑适宜性分区,划分出( )场地、( )场地( )场地 |
|
|
场地的冰冻区,应根据据据( )月平均温度确定。当月平均温度度( )时为不冻区;( )为微冻区,小于-44℃为 |
|
|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对于直径大于( )mm的嵌岩桩,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检验。测试桩数不得少于() |
|
|
静力触探试验的应用( )、( )、( ) |
|
|
钻芯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主要用于( ) |
A.对试块抗压强度的测试结果有怀疑,如试块强度很高而结构混凝土质量很差 B.因材料、施工或养护不良而产生混凝土质量问题 C.混凝土遭受冻害、火灾、化学侵蚀或其它损害 D.需检测经多年使用的建筑结构或构筑物中混凝土强度 |
|
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下( )mm范围内进行;对于桩基和基础埋深大于( )米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应为为( )mm |
|
|
特殊性岩土是指具有自己独特的工程特性的岩土,例如( ) |
A.无机土 B.湿陷性土 C.红粘土 D.老粘土 |
|
某粘性土的标贯锤击数的实测值为8击|30cm,该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可判定为( ) |
|
|
盐渍岩土的盐胀性是按按按( )来评价的 |
|
|
素填土若为堆积时间超过过( )年的粘性土,超过过( )年的粉土,超过( )年的砂土,均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密实度,可以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 |
|
|
膨胀岩土地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不应小于( )m; |
|
|
抗震设防烈度为大于或等于( )时,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
A.5度 B.6度 C.7度 D.8度 |
|
某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拟建在对抗震不利地段、地形地貌简单、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应按那种等级布置勘察工作? |
A.二级 B.一级 C.三级 D.视场地复杂程度确定 |
|
了解地下断层破碎带的分布,宜采用( )物探方法 |
A.直达波法 B.电磁法 C.电测深 D.声波探测 |
|
初步与详细勘察阶段的要求( )、( )、( )、( ) |
|
|
统计岩石质量指标RQD应采用( )直径双层岩心管金刚石钻头采取的岩心? |
A.66mm B.75mm C.91mm D.110mm |
|
对花岗岩类岩石,可根据标贯试验判定岩石的风化程度,若当N=35击|30cm时,该岩石的风化等级可判定为( ) |
|
|
防止管涌的反滤层的填筑方式应为: |
A.将各级配的砂砾石拌和均匀后填筑 B.顺水流方向分层,由细到粗分层碾压密实 C.逆水流方向分层,由细到粗分层碾压密实 D.只要求碾压密实、不透水 |
|
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当沉降速率达到小于于( )时,可停止经常性的观测 |
|
|
房屋建筑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的附图应包括( ) |
A.钻孔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实际材料图 D.综合工程地质图 |
|
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等级主要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进行划分,可分为三个等级,即( ) |
A.简单场地 B.中等复杂场地 C.很复杂场地 D.复杂场地 |
|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技术行为准则( ) |
A.实践准则 B.判据准则 C.工程准则 D.地质准则 |
|
某种岩石,其新鲜岩块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20MP压缩波速为3500m/s,据此判定岩体的风化等级为: |
A.强风化 B.微风化 C.中等风化 D.未风化 |
|
同一土层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时,应描述为: |
A.互层 B.夹层 C.夹薄层 D.交错层 |
|
对于浅基础,稳定计算使用的抗剪强度实验宜在( )以上进行 |
A.10m; B.3m; C.30m; D.40m; |
|
碎石土在3000Kpa压力下,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的比值大于0.023,则判定此碎石土的湿陷性( )) |
A.属于湿陷性土 B.无法判定 C.不属于湿陷性土 D.属于松散土 |
|
适宜使用在() |
A.变形缝 B.伸缩缝 C.施工缝 D.变形缝、伸缩缝和施工缝 |
|
变形特征的力学参数主要包括( )。 |
A.岩体强度 B.弹性模量 C.粘聚力 D.变形模量 |
|
岩溶地基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 |
A.荷载传递线交汇法法 B.洞体顶板塌陷自行堵塞法 C.成拱分析法 D.结构力学近似分析法 |
|
平板荷载试验能测定地基土体的哪些参数? |
|
|
平板荷载试验能测定地基土体的哪些参数?? |
|
|
试坑浸水试验法停止浸水标准是:应观测不少于( )天,且连续( )天的平均湿陷量不大于( ) |
|
|
场地地震液化判别应先进行( )判别,当判别认为有液化可能时,应再作进一步判别。液化的判别宜采用种方法,综合判定( ) |
|
|
抗浮锚杆完成后应进行行( )检验,检验数量不得少于锚杆总数的( )%,且不得少于( ) |
|
|
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岩石和较完整岩石应不低于( )%;对较破碎和破碎岩石应不低于( )%。对需重点查明的滑动带或软弱夹层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 |
|
|
岩土工程勘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 )、( )、( )、( )。 |
|
|
对爆发频率高,严重程度中等的泥石流地区,其工程类别可划分为( ) |
|
|
岩土工程勘察中,岩石按强度分类可分为几个亚类? |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六个 |
|
测定孔内岩体波速宜采用( )? |
A.地震波测试 B.声波测试 C.电磁法 D.反射波法 |
|
砂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25击,该砂土应为: |
A.松散 B.密实 C.稍密 D.中密 |
|
土的比重是( )? |
A.必测指标 B.有经验地区可以依据经验确定 C.计算得到的指标 D.无量纲的常数 |
|
载荷实验可以获得( ) |
A.B+C+D; B.变形模量; C.临塑荷载; D.极限荷载; |
|
结构面直剪试验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 )。 |
A.保证试件的原状结构 B.缓慢施加垂向荷载 C.控制法向应力,避免夹泥挤出 D.分5级施加垂向荷载 |
|
阻应变片法进行岩体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的岩石有( )。 |
A.坚硬岩石 B.软岩 C.较坚硬岩石 D.极软岩 |
|
物理性质导出指标为( )。 |
A.比重 B.饱和度 C.孔隙度 D.干密度 |
|
对岩溶规律的研究与勘探应遵循( ) |
A.从点到面 B.从面到点 C.先地表后地下 D.先地下后地表 |
|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 |
A.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 B.规划勘察、可行性勘察、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 C.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 D.根据工程规模和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由勘察单位决定; |
|
搅拌法和高压旋喷法的区别是(()。 |
A.适用的地基不同,前者适用于饱和软黏土,后者适用于粉细砂及冲填土 B.拌和手段不同,前者是机械拌和,后者足高压射流切割拌和 C.使用的主固化剂不同,前者主要是用水泥浆体做主固化剂,后者是用水直接拌和 D.两者加固的机理不同,前者是应用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后者是应用桩基原理进行加固 |
|
对岩溶规律的研究与勘探应遵循( ) |
A.从点到面 B.从面到点 C.先地表后地下 D.先地下后地表 |
|
勘探布置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
|
|
厚度大于( )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孔内原位测试 |
A.40cm B.50cm C.60cm D.100cm |
|
载荷实验的终止条件应为( ) |
A.承压板周围的土体有明显的侧向挤出; B.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1/12; C.24小时内沉降随时间近似等速或加速发展; D.C三者之中的任何一种; |
|
对于内摩擦角近似为零的饱和软粘土,可以用( )指标代替自重压力下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实验指标? |
A.直剪实验; B.静力触探实验; C.无侧限抗剪强度; D.轻型动探实验; |
|
勘察中,每层土应均匀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得少于( )个 |
A.4 B.6 C.5 D.8 |
|
一般情况下,探井的深度( )地下水位 |
A.可以超过一米 B.不宜超过 C.应高于1米 D.没有具体规定 |
|
老堆积土的时代界限为: |
A.Q3及以前 B.Q4及以前 C.100年以前 D.在50-100年之内视压密情况而定 |
|
为计算地基承载力而进行剪切实验,当地基土为饱和软粘土且荷载施加速率中等时,三轴实验宜采用: |
A.固结不排水剪切实验 B.不固结不排水剪切实验 C.自重压力预固结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实验 D.固结排水剪切实验 |
|
螺旋板载荷实验的板头尺寸为( ) |
A.200cm2~500cm2; B.600cm2; C.700cm2; D.100cm2; |
|
采取坚硬粘性土的I级原状土试样应采用( )? |
A.水压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 B.敞口薄壁取土器; C.双动三重管回转取土器; D.敞口厚壁取土器; |
|
材料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压力及接缝位移 B.气温、光照、大气、水质等环境因素 C.施工能力 D.现场贮存条件 |
|
螺旋钻最适合钻进的土层为: |
A.粘性土 B.砂土 C.碎石土 D.岩石 |
|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主要根据()进行划分,共分为三个等 |
A.工程重要性 B.建筑环境复杂程度 C.场地复杂程度 D.地基复杂程度 |
|
特殊性岩土是指具有自己独特的工程特性的岩土,例如( ) |
A.高岭土 B.湿陷性土 C.红粘土 D.老粘土 |
|
地下水位以上的裂隙较多的灰岩地层应采用( )? |
A.干钻 B.泥浆护壁钻 C.清水钻 D.冲击钻 |
|
三轴强度试验时,轴向和侧向压力的加压方式有( )。 |
A.逐级一次循环加压 B.逐级连续加压 C.静水压力加围压,然后继续施加轴向应力 D.轴向应力与侧向应力按比例施加 |
|
岩土工程包括()检验、监测与监理等,既有一定的分工,又密切联系,不宜机械 |
A.岩土工程勘察 B.建筑结构设计 C.岩土工程设计 D.岩土工程施工 |
|
的地基基础必须满足( )的要求。 |
A.足够大的面积 B.基底压力小于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C.绝对刚性 D.其变形小于地基或建筑物结构本身的容许变形量 |
|
民用建筑土体洞室勘察,勘探孔应( )? |
A.沿洞轴线布置 B.沿距洞壁外侧1~3米交错布置 C.沿洞壁任一侧面布置 D.沿洞壁外侧5米交错布置 |
|
线路工程的结构都是由三类建筑物所组成:第一类为( ),第二类为( ),第三类是( ) |
|
|
?岩石试样可在( )采取 |
A.钻孔岩心; B.探井; C.平洞 D.A+B+CC |
|
土作为工程地基和工程环境时,按有机质含量可分为( ) |
A.无机土 B.有机质土 C.泥炭质土土 D.泥炭 |
|
根据所用探头性质的不同,动力触探可分为( ) |
A.单桥动力触探 B.圆锥动力触探 C.标准贯入试验验验 D.双桥动力触探 |
|
动力触探试验的要求( )、( )、( ) |
|
|
当冻胀率为2%时,该冻土的冻胀性等级为为为( ) |
|
|
载试验时,当出现( )现象时即可认为土已达极限状态。 |
A.承压板周围土体明显挤出隆起或发生裂缝 B.沉降量急剧增大 C.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量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D.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边长)之比大于0.066 |
|
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应采用( )? |
A.清水钻 B.泥浆护壁钻 C.A或B均可 D.干钻 |
|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包括( )、( )、( )、( )。 |
|
|
击实实验可以获得() |
A.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B.最优含水量和最大抗剪强度; C.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压缩系数; D.最大抗剪强度和最小压缩系数; |
|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 )、( )。 |
|
|
砂砾石层宜采用( )方式钻进? |
A.回转钻进 B.冲击钻进 C.冲洗钻进 D.金刚石双管双动钻进 |
|
在抗震设防烈度≥( )度的地区,应划分场地类别;在抗震设防烈度≥≥( )度的厚层软土分布的地区,应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 |
|
|
采空区在进行地表变形观测时,其观测周期可根据开采深度来确定,其观测点间距可根据( )来确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