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学堂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内科学(一)网上考试答案
热入心包的舌象是 |
A.舌质纯绛鲜泽 B.舌质深绛 C.舌绛光亮如镜 D.舌焦紫起刺 |
|
春温后期,阴虚而壮火尚盛者,宜用 |
A.青蒿鳖甲汤 B.加减复脉汤 C.大定风珠 D.黄连阿胶汤 |
|
按三焦辨证,病在足少阴的主要病理是 |
A.热盛动血,心神扰乱 B.热邪久羁,肾阴耗损 C.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D.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
|
“以轩岐仲景之方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与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医家是 |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士 D.王孟英 |
|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 |
A.《温热论》 B.《湿热病篇》 C.《温病条辨》 D.以上都不是 |
|
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肘后方》 D.《诸病源候论》 |
|
清热泻火法适应症的主要表现是 |
A.壮热烦渴,汗出,心烦,苔黄燥,脉洪数 B.壮热,心烦谵语,舌绛苔黄 C.发热口渴,心烦溲赤,舌红苔黄 D.发热微渴,心中懊憹,苔薄黄,脉数 |
|
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疾病是 |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
|
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的医家是 |
A.朱肱 B.王安道 C.刘河间 D.吴又可 |
|
春温病发病的主要内因是 |
A.肾阴不足 B.里热炽盛 C.肝肾不足 D.肺胃阴伤 |
|
宣气化湿法主治下列何证 |
A.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 B.湿渐化热,湿热俱盛,蕴伏中焦 C.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侵于卫表 D.邪热与痰湿阻遏三焦,气化失司 |
|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
A.吴鞠通 B.王孟英 C.叶天士 D.薛生白 |
|
暑温,身热息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其病机为 |
A.暑热亢盛,津气受伤未甚 B.暑热未退,气阴已伤 C.暑热虽去,津气欲脱 D.阳明暑热,太阴湿困 |
|
病变中心在肺,易耗伤津液的温病原因是 |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燥热病邪 D.湿热病 |
|
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
A.银翘散 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 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
|
病变重心在肺,易耗伤津阴的温邪是 |
A.风热之邪 B.暑热之邪 C.燥热之邪 D.湿热之邪 |
|
温病与温毒的区别是,后者有 |
A.发热 B.头痛 C.局部红肿热痛 D.口渴 |
|
下列哪些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
A.身热夜甚 B.斑疹隐隐 C.舌红绛 D.心烦谵语 |
|
“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中相对应的方剂是 |
A.首用辛凉指的的白虎汤 B.继用甘寒指的是沙参麦冬汤 C.继用甘寒指的是王氏清暑益气汤 D.再用酸泄酸敛指的是连梅汤 |
|
温病出现大汗,其病机是 |
A.气分热炽,迫津外泄 B.亡阴脱变 C.亡阳气脱 D.阳明腑实 |
|
和解祛邪法适用于 |
A.邪留三焦 B.热郁胆腑 C.邪郁少阳 D.邪伏膜原 |
|
营分邪热的转化途径有 |
A.转出气分 B.内陷心包 C.深入血分 D.引动肝风 |
|
气分的病理是 |
A.正邪抗争 B.肺气不宣 C.热炽津伤 D.里热亢盛 |
|
湿温病,湿阻肠道,传导失司的临床表现是 |
A.神识如蒙 B.胸腹灼热 C.少腹硬满 D.大便不通 |
|
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
A.身体灼热 B.舌质深绛 C.躁扰昏狂 D.斑疹及出血见症 |
|
卫气营血辨证在温病辨证中的意义有 |
A.明确病变深浅层次 B.确定证候类型 C.确定病变性质 D.确立正确的治法 |
|
风热邪袭肺卫、燥热邪袭肺卫、湿热袭于卫表其治法及代表方各是什么? |
|
|
“治上焦如羽”的含义是什么?举出三张方剂。 |
|
|
营分证是怎样形成的? |
|
|
简述内科的治疗原则及各阶段的治疗大法 |
|
|
伏暑 |
|
|
新感内科 |
|
|
冒暑 |
|
|
上受 |
|
|
分消走泄 |
|
|
战汗 |
|
|
外解里和 |
|
|
热结旁流 |
|
|
两阳相劫 |
|
|
暑厥 |
|
|
我国第一部内科学传染病专著作者是( ). |
|
|
湿温证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治疗最好选用( ) |
|
|
灰滑苔,在内科中表现为( ) |
|
|
内科兼挟瘀血时,其治法可分为( ) |
|
|
提出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医家是( ) |
|
|
暑温心营热盛引动肝风称为( ) |
|
|
温疫由于疫邪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 |
|
|
按三焦辨证,邪在上焦,包括( )的病变。 |
|
|
热闭心包与内闭外脱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