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郑州大学
奥鹏教育
国家开放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成人教育
联大学堂
江苏师大
青书学堂
 
   今天是: 全民学习吧,专业辅导,快速解决您的烦恼,详情请加微信:goodluckgold、QQ:3446094242
  当前位置: 联大学堂网上考试答案
       
 
QQ:3446094242
微信号:goodluckgold
课件学习、网上考试答案,如有需要,请加微信或QQ,全程辅导,为您排忧解难!!!
 
 
 
联大学堂河南理工大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网上考试答案
根据地壳上部的温度状况可分为三带:变温带、( )、升温带。
A.恒温带 B.外热带 C.内热带 D.以上都不对
由开切眼到老顶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 )。
A.局部冒顶 B.老顶断裂 C.直接顶初次垮落 D.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
A.矿山压力显现 B.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C.巷道矿压 D.矿山压力
根据切向应力的大小,比原岩应力小的压力区是
A.弹性变形区 B.极限平衡区 C.稳压区 D.减压区
工作面推过一定距离后,采空区上覆岩层活动将趋于稳定,采空区内某些地带冒落矸石被逐渐压实,在距工作面一定距离的采空区也可能出现较小的支承压力,称为
A.固定或残余支承压力 B.采空区支承压力 C.移动性或临时支承压 D.側向支承压力
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为
A.巷道围岩控制 B.矿山顶板管理 C.矿山压力控制 D.矿山压力
近水平煤层倾角在
A.<5° B.5°~25 ° C.25°~45 ° D.>45 °
在支架的性能曲线中,活柱下缩时,工作阻力的增长率由急剧增长转为缓慢增长的转折点处的工作阻力称
A.初工作阻 B.支护阻力 C.始动阻力 D.摩擦阻力
地测标准化要需具备的地质卡片有:钻孔成果卡片、地质构造素面卡片、( )
A.大巷素描卡片 B.井同石门见煤点柱状卡片 C.回采巷道素描卡片 D.以上都不对
( )是以矿山岩石力学为基础,与矿山工程、采矿工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采矿工业的基础课程。
A.矿山顶板管理 B.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C.巷道围岩控制 D.矿山压力
工作面前方形成超前支承压力,它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向前移动,称为
A.側向支承压力 B.采空区支承压力 C.移动性或临时支承压 D.应力迭加
( )指围岩积累了大量弹性变形能之后,突然释放出来所产生的压力;以及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剧烈运动时对巷道支护体所产生的压力。
A.变形围岩压力 B.膨胀围岩压力 C.冲击和撞击围岩压力 D.塑性变形压力
( )一般用两片竹片制成30mm×20mm的矩形截面杆体,楔缝因竹片自然形成,内外锚头均采用木楔。
A.普通树脂锚杆 B.高强度树脂锚杆 C.超高强度树脂锚杆 D.普通竹锚杆
急倾斜煤层倾角在
A.<5° B.5°~25 ° C.25°~45 ° D.>45 °
倾斜煤层倾角在
A.<5° B.5°~25 ° C.25°~45 ° D.>45 °
缓倾斜煤层倾角在
A.<5° B.5°~25 ° C.25°~45 ° D.>45 °
在顶板压力作用下,活柱开始下缩的瞬间支柱上所反映出来的力称为
A.支架载荷 B.初撑力 C.初撑力 D.最大工作阻力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
A.老顶的初次来压 B.顶板大面积来压 C.直接顶初次垮落 D.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支架支设时,最初形成的主动力称为支柱的
A.初工作阻力 B.初撑力 C.支架载荷 D.支护阻力
煤层开采引起回采空间周围岩层应力重新分布,还会向底板深部传递,在底板岩层一定范围内( )
A.超前支承压力 B.采空区支承压力 C.移动性或临时支承压力 D.重新分布应力
动压现象的一般成因和机理,可归纳为()。
A.冲击矿压 B.自重力来压 C.顶板大面积来压 D.煤与瓦斯突出
节理裂隙分为()。
A.断层裂隙 B.压裂裂隙 C.构造裂隙 D.原生裂隙
周期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 B.支柱所受的载荷普遍增加 C.引起煤壁片帮、支柱折损 D.引起顶板发生台阶下沉
巷道卸压方法有()。
A.在巷道周围形成槽孔 B.在巷旁形成卸压空间 C.小面积区域性卸载 D.大面积区域性卸载
顶底板移近速度观测中,测定工序对顶底板移近量影响范围时,自测点距割煤或放顶 米远处测起,直至割煤或放顶经过测点( )米后顶板稳定止。
A.25 B.30 C.40 D.35
对于非弹性区半径R大小,正确的是
A.原岩应力愈大,R愈大 B.原岩应力愈大,R愈小 C.支护反力P愈小,R愈小 D.支护反力P愈大,R愈大
矿压观测的三量(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的核心)是
A.顶底板移近量 B.围岩支承压力 C.活柱下缩量 D.支柱载荷量
影响直接顶厚度的因素主要有
A.采高 B.岩梁沉降值 C.开采程序 D.岩层碎胀系数
结构面的变形包括
A.压密变形 B.形状变形 C.压缩变形 D.剪切滑移变形
岩体总变形中,包括结构体和结构面的变形,通常结构体变形为
A.压缩变形 B.形状变形 C.压密变形 D.剪切滑移变形
软岩
沿空留巷
顶板下沉量
充分采动
矿山压力控制
浅埋煤层
顶板大面积来压
顶板破碎度
残余碎胀系数
原岩应力
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称为
A.初工作阻力 B.初撑力 C.摩擦阻力 D.最大工作阻力
根据切向应力的大小,比原岩应力高的压力区是
A.增压区 B.采空区 C.稳压区 D.减压区
由于巷道开挖而松动或塌落的岩体,以重力的形式直接作用于支架结构物上的压力,表现为( )载荷形式。
A.动压 B.塑性变形压力 C.冲击和撞击围岩压力 D.松动围岩压力
巷道两侧是松软岩层,在高压力作用下处于破坏状态。此范围内岩块所处的应力圆与其强度包络线相切,这个范围称为
A.弹性变形 B.极限平衡区 C.稳压区 D.减压区
根据切向应力的大小,近似等于原岩应力的压力区是
A.增压区 B.极限平衡区 C.稳压区 D.卸压区
工作面沿倾斜和仰斜方向及开切眼一侧煤体上形成的支承压力,在工作面采过一段时间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称为
A.固定或残余支承压力 B.应力迭加 C.移动性或临时支承压 D.超前支承压力
正断层的特征是
A.上盘上移,下盘向下移 B.上、下盘相对平移 C.两盘没有位移 D.上盘向下移、下盘向上移
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 )。
A.局部冒顶 B.周期来压 C.直接顶初次垮落 D.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按照误差的来源将误差分为
A.设备误差 B.环境误差 C.人员误差 D.方法误差
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有
A.采高和控顶距 B.工作面推进度 C.开采深度 D.开采深度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按破坏方式可以分为哪几个区?()
A.煤壁支撑影响区 B.隔离区 C.离层区 D.重新压实区
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特点有()。
A.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B.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长 C.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D.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
采煤面上覆岩层的运动形势有
A.弯拉破坏 B.拉扭破坏 C.压拉破坏 D.剪断破坏
采煤工作面顶板来压特征
A.来压显现程度 B.来压步距 C.来压强度 D.工作面推进度
恒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有
A.顶板下沉量 B.支架变形拆损情况 C.顶板破碎情 D.顶板下沉速度
结构面变形包括
A.压缩变形 B.形状变形 C.压密变形 D.剪切滑移变形
工作面支架必须具备的特性是()。
A.具备较好的可压性 B.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C.具有良好的支护性能 D.具备一定的可缩性
岩体与岩石比较,具有以下特征
A.非均质性 B.均质性 C.各向异性 D.各向同性
液压支柱按其注油方式可分为()。
A.外注式 B.内注式 C.以上都不是 D.以上都是
降低采区巷道受压措施有
A.无煤柱护巷 B.跨巷开采 C.掘前预采 D.宽面掘进
根据破断的程度,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可分为()。
A.散落带 B.冒落带 C.裂隙带 D.破裂带
冲击地压发生开采技术因素
A.采煤方法 B.煤柱 C.采掘顺序 D.顶板控制
锚杆支护的特点是
A.增强筋作用 B.围岩抗变形能力强 C.主动支护 D.被动支护
采区巷道的主要支护形式有()。
A.巷旁支护 B.基本支护 C.巷边支护 D.加强支护
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有()。
A.顶板下沉 B.顶板下沉速度 C.支柱变形预折损 D.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条件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不同,沿空掘巷可分为以下方式()。
A.完全沿空掘巷 B.留小煤墙掘巷 C.保留部分老巷断面掘巷 D.以上都不是
岩体的基本类型包括
A.整体结构 B.松散岩体 C.碎裂结构 D.层状结构
岩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A.岩柱强度 B.岩柱的载荷 C.以上都不是 D.以上都是
根据力学计算,岩体结构的平衡条件为()。
A.岩块间应有足够的水平推力且不可过大 B.岩块的下沉量S1要小,厚度h较大,且S1要远小于h C.岩块的断裂角Θ要小于岩块间的摩擦角ω D.岩块间的剪切力Q要小于岩块间的摩擦力,即岩体结构上作用的载荷不宜过大
对于重力型冲击矿压来说,其临界深度一般不超过( )m,而对于构造型冲击矿压来说,其临界深度可能不超过( )m。
A.300 B.350 C.400 D.450
全民学习吧
加微信:goodluckgold,QQ:3446094242,轻松辅导,学习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