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学堂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传染病学网上考试答案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肝外症状常见的是 |
A.关节酸痛和蛋白尿 B.呼吸道症状、咳嗽、气促 C.剧烈腹痛 D.发热 |
|
普通型流脑的脑脊液变化是 |
A.细胞数升高,蛋白升高,糖降低 B.细胞数升高,蛋白正常,糖降低 C.细胞数升高,蛋白升高,糖升高 D.细胞数升高,蛋白升高,糖正常 |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是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病原携带者 D.跳蚤 |
|
下列关于SARS的治疗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和护理 B.卧床休息 C.尽早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D.氧疗 |
|
HIV主要病理变化在 |
A.骨髓 B.淋巴结 C.肺部 D.心脏 |
|
对慢性菌痢的病原治疗,常采用的措施是 |
A.单用1种抗菌药物 B.静脉滴注抗菌药 C.延长疗程 D.加服泼尼松 |
|
下列哪些病可经胎盘传插 |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艾滋病 |
|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有 |
A.继往无肝炎发病史,于病程10日内出现肝性脑病表现 B.黄疸迅速加深 C.肝脏进行性缩小 D.有出血倾向 |
|
对重型霍乱,哪些处理是对的 |
A.静脉输注541液 B.开始按40~80 ml/min速度输液30 min C.输液量8 000~12 000 ml/24h D.休克纠正后则用10%葡萄糖溶液补充其余部分 |
|
下列哪些属于特异性主动免疫制剂 |
A.类毒素 B.疫苗 C.抗毒素 D.丙种球蛋白 |
|
麻疹黏膜斑(Koplik斑)的临床表现 |
|
|
简述什么是前驱期 |
|
|
乙脑最常见并发症是 |
|
|
虫媒传播主要是通过 |
|
|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
|
|
确诊疟疾的依据是血和/或( )查到疟原虫 |
|
|
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两个阶段即人体和( )内发育阶段 |
|
|
可引起人类疾病的疟原虫有( ),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 |
|
|
HIV主要存在于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身上的体液是 |
A.唾液 B.血液 C.泪液 D.乳汁 |
|
中毒性菌痢采用山莨菪碱治疗的主要作用是 |
A.控制抽搐 B.兴奋呼吸中枢 C.解除微血管痉挛 D.解除肠道痉挛 |
|
菌痢的大便特点是 |
A.黏液脓血样 B.果酱样 C.黄色或米泔水样 D.血液与粪质混匀 |
|
下列各项中,对于中毒性菌痢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
A.大便检查有无炎性成分 B.高热、昏迷、抽搐 C.早期休克 D.呼吸衰竭 |
|
下列哪项检测可作为SARS的确诊依据 |
A.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B.CD3↑+、CD4↑+、CD8↑+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 C..IFA和ELISA法检测SARS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 D.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片状、斑片状阴影或网状改变 |
|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特征有 |
A.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B.白细胞总数增高 C.血小板降低 D.血红蛋白下降 |
|
病毒性肝炎病人出血的原因有 |
A.肝细胞坏死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B.重型肝炎合并DIC引起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 C.肝病时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 D.肝炎病毒致血管壁损害 |
|
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列何项措施是正确的 |
A.保证热量及维生素的供给 B.预防治疗继发感染应选用庆大霉素+红霉素 C.加强支持,静脉输注白蛋白及新鲜血浆 D.保持水电解平衡 |
|
疟疾的传染源为患者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