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学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网上考试答案
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
A.追诉期限延长1倍 B.追诉期限延长2倍 C.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D.追诉时效中断 |
|
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模式为( )。 |
A.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
|
刘某自己饮酒过量醉倒在路旁,李某自此经过时,见有机可乘,就将刘某身上的钱包掏走(钱包内有现金3000元)。刘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
|
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
A.一个单行刑法和七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七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
|
我国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
|
徇私枉法罪发生的领域是() |
A.刑事诉讼 B.行政审判 C.行政执法 D.民事审判 |
|
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外,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经溺水死亡。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死亡结果在主观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 |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
|
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 |
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 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 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 D.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 |
|
周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庆贺生日。饭后约晚上10点回家途中,周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装有数千元钱的包抢走。周某( )。 |
A.构成抢劫罪 B.如被害人重伤则构成犯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犯罪,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
|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 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
|
甲在15周岁时盗窃他人2万元人民币,但在其17周岁时案件被侦破,对甲应( )。 |
A.按盗窃罪从轻处罚 B按盗窃罪减轻处罚 B.按盗窃罪减轻处罚 C.构成盗窃罪但免除处罚 D.不负刑事责任 |
|
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主要区别是() |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体不同 C.犯罪结果不同 D.主观要件不同 |
|
甲与乙有仇,一日,甲准备报复乙,手持手榴弹一枚前往乙家,欲将乙炸死。结果,乙刚好到外地出差,不在家中。甲见乙不在家,便没有向乙家投掷手榴弹。甲的行为属于( )。 |
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
|
下列哪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罪() |
A.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蔽,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B.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C.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 D.行为人违章驾驶旅客列车造成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 |
|
甲乙两人晚上携带匕首潜入某超市准备抢劫,但进入超市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熟,于是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很顺利地盗得了数额较大的商品。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 D.抢劫罪(既遂)和盗窃罪 |
|
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
A.直接客体 B.同类客体 C.犯罪对象 D.一般客体 |
|
甲想枪杀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甲的射击技术又不甚好,因而他对于能否射杀乙没有把握,但他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并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过失 D.过于自信过失 |
|
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
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 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 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 D.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 |
|
甲怂恿乙偷盗自行车,然后甲以100元一辆从乙处收购。二人的行为是( )。 |
A.乙构成盗窃罪,甲构成销赃罪 B.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C.甲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乙构成盗窃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销售赃物罪 |
|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 ) |
A.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B.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C.10年 D.不得少于10年 |
|
王某乘坐我国船舶经过新加坡时与邻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张某掏出一三角刮刀,猛地向该乘客刺去,遂将邻座刺死,张某的行为()。 |
A.适用新加坡刑法 B.适用中国刑法 C.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新加坡刑法 D.适用第三国刑法 |
|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部分 |
|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时,我国有限制地对其行使管辖权,所根据的原则是( )。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原则 |
|
下列盗窃行为中,可以判处死刑的是() |
A.盗窃文物数额巨大的 B.盗窃商场数额巨大的 C.盗窃仓库数额巨大的 D.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
|
一天晚上,李某在一僻静的胡同里偶遇上夜班回家的女青年张某,顿生歹念,于是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威胁张某,并将其强奸。事后张某万分悲痛,见李某转身要走,顺手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向李某后脑砸去,致李某当场死亡。张某的行为属于( )。 |
A.正当防卫 B.事后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那种犯罪负刑事责任() |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B.贩卖毒品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绑架罪 |
|
咖啡馆老板甲看到自己的仇人丙来自己的咖啡馆喝咖啡,就偷偷将毒药放进咖啡里,让服务员乙端给丙,服务员乙不知道甲在咖啡中投放了毒药,丙喝咖啡后被毒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B.甲是教唆犯,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C.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只有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乙不构成犯罪 |
|
下列行为可以构成伪证罪的有:() |
A.在刑事诉讼中,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 B.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鉴定,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 C.以暴力方法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D.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的 |
|
构成伪证罪的主体有() |
A.证人 B.鉴定人 C.记录人 D.翻译人 |
|
正当防卫的条件? |
|
|
假释可能会出现哪些法律后果? |
|
|
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特征? |
|
|
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管理秩序。 |
A.正确 B.错误 |
|
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A.正确 B.错误 |
|
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 |
A.正确 B.错误 |
|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
A.正确 B.错误 |
|
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没有犯罪的社会成员。 |
A.正确 B.错误 |
|
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
|
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
A.在行使职权时超越职权 B.不正确地行使职权 C.不履行职责或者在履行职责时粗心大意 D.在行使职权时超越权限或者不正确地行使职权 |
|
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自由刑包括( )。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
|
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 |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
|
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 |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
|
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接受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在此案中,王某、李某的行为( )。 |
A.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无罪,王某单独负抢劫罪的刑事责任 C.均无罪 D.王某无罪 |
|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了()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
|
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 |
A.渎职罪 B.遗弃罪 C.放火罪 D.滥用职权罪 |
|
甲1994年5月1日因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2002年12月仍在狱中服刑,对甲能否适用假释() |
A.适用新刑法,可以假释 B.适用旧刑法,不得假释 C.适用新刑法,不得假释 D.适用旧刑法,符合规定的可以假释 |
|
刑法分则中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体现了() |
A.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
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 |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 C.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 D.有的可能是胁从犯 |
|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
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
|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 |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
|
《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得逞”是指( )。 |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
|
甲乙二人发生争执,互相殴打,甲因身强力壮,几次将乙打倒,乙迫不得已,掏出匕手将甲刺成重伤,乙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犯罪 D.紧急避险 |
|
累犯应当() |
A.从重处罚 B.加重处罚 C.从重或者加重处罚 D.酌情处罚 |
|
王某乘坐我国船舶经过新加坡时与邻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张某掏出一三角刮刀,猛地向该乘客刺去,遂将邻座刺死,张某的行为()。 |
A.适用新加坡刑法 B.适用中国刑法 C.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新加坡刑法 D.适用第三国刑法 |
|
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均必须适用的刑罚方法有:( ) |
A.无期徒刑 B.死刑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
|
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公民杀死一巴西乘客,犯了故意杀人罪,对这一犯罪的美国公民应适用( ) |
A.美国刑法 B.中国刑法 C.日本刑法 D.巴西刑法 |
|
东北饭店老板甲为了阻止卫生局的检查人员乙对其饭店的检查,而当场把乙达成重伤,甲的行为应当构成何罪?( ) |
A.故意伤害罪 B.妨害公务罪 C.抗拒卫生检查罪 D.故意伤害和妨害公务罪 |
|
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 |
A.诬告陷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 |
|
甲和乙在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 ) |
A.甲明知乙挪用了公款5万元,仍然使用 B.甲明知乙没钱还是向乙借钱,乙遂挪用公款5万元借给甲 C.甲唆使乙挪用公款5万元 D.乙用挪用的公款5万元与甲合伙做生意 |
|
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只被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 |
|
按照中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刑轻重、法定刑高低,都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 |
A.工人 B.军人 C.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D D.国家工作人员下列 |
|
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 |
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 C.简单共犯 D.复杂共犯 |
|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领域”包括() |
A.领陆、领水、领空 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 C.我国驻外使、领馆 D.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 |
|
紧急避险的对象是() |
A.人的违法行为 B.人的犯罪行为 C.动物的侵害 D.自然灾害 |
|
刑罚消灭有哪些原因? |
|
|
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特征? |
|
|
紧急避险的条件? |
|
|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有强奸、非法拘禁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 |
A.正确 B.错误 |
|
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
A.正确 B.错误 |
|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 ) |
A.正确 B.错误 |
|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按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 |
A.正确 B.错误 |
|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 |
A.正确 B.错误 |
|
青年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偏僻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偏僻的胡同里作案 |
|
某罪的法定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某甲因犯该罪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而如果他不具有某种量刑情节,他应当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这说明他具有( )情节。 |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从重处罚 |
|
甲与乙女恋爱。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甲绝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甲逃跑数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关于本案的死刑适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法律实施中的公平正义理念?() |
A.根据《刑法》规定,当甲的杀人行为被评价为“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 B.从维护《刑法》权威考虑,无论甲是否存在从轻情节,均应判处甲死刑 C.甲轻率杀人,为严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D.应当充分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以此决定是否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 |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
A.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B.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D.视同正常人犯罪,并无特别的刑事责任规定 |
|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监狱 B.检察机关 C.基层单位 D.公安机关 |
|
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
A.渎职罪 B.遗弃罪 C.放火罪 D.滥用职权罪 |
|
不适用缓刑的是() |
A.累犯 B.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C.暴力犯罪 D.再犯 |
|
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与丙() |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甲单独构成犯罪 |
|
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
|
下列哪个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
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 B.乙强奸妇女,引起某女自杀 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因不人心杀夫而自杀身亡。 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
|
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可以适用死刑的有:( ) |
A.间谍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 C.煽动分裂国家罪 D.叛逃罪 |
|
下列哪个原则不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 )。 |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
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 )。 |
A.防卫过当 B.正当防卫 C.故意犯罪 D.假想防卫 |
|
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 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 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 |
|
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犯罪分工,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 |
A.一般共犯与特殊共犯 B.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 C.事前共犯与事中共犯 D.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 |
|
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均必须适用的刑罚方法有:() |
A.无期徒刑 B.死刑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
|
行为人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 |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 |
|
派出所民警甲因私蓄意杀害乙。一日,甲潜伏在乙回家必经的小道上,向乙连开两枪,由于光线较暗,未击中。此时,甲的枪里面尚有子弹5颗,但是甲并没有继续开枪。甲的行为是( )。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意外事件 |
|
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手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千元的真首饰调换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2万元的海洛因拿走 |
|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法定化 B.实定化 C.公平化 D.明确化 |
|
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
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不法侵害人自动终止侵害 C.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D.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
|
郭某准备到某学校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遂约张某帮助他去望风。张某不同意,并告发了郭某,郭某的行为不属于( )。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
|
正当防卫的条件? |
|
|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特征。 |
|
|
假释可能会出现哪些法律后果? |
|
|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到犯罪既遂以前的过程中。( ) |
A.正确 B.错误 |
|
任何共同犯罪都有主犯、从犯、教唆犯之分。( ) |
A.正确 B.错误 |
|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A.正确 B.错误 |
|
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集团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也属于特殊身份。() |
A.正确 B.错误 |
|
犯罪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才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 |
A.正确 B.错误 |
|
刑事责任的特点是( )。 |
A.严厉性 B.专属性 C.应当性 D.时效性 |
|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情形的,则() |
A.原判刑罚不再在执行 B.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C.视为前罪刑罚的消失 D.原判决无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