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学堂河南城建学院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网上考试答案
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
A.初始地籍调查 B.初始面积量算 C.初始土地登记 D.初始土地统计 |
|
初始地籍调查时,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 ()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
A.从西到东、从南到北 B.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C.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D.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
|
土地级别的数目,根据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地域组合的复杂程度,一般规定中等城市()。 |
A.3~5级 B.5~7级 C.5~10级 D.4~7级 |
|
进行数字地籍测量时必须绘制草图的测量模式是()。 |
A.航片量测模式 B.电子平板模式 C.测记模式 D.数字化模式 |
|
放样新增界址点P的坐标为(100.32,200.69),临近的控制点A的坐标为(156.56,169.20),临近的界址点B的坐标为(120.00,251.23),计算边长作为距离交会法放样数据,则A到P的长度和B到P的长度分别为( ) |
A.99.03m63.66m B.99.03m64.46m C.64.46m63.66m D.63.0m62.3m |
|
在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法计算宗地面积。 |
A.方格法 B.图解坐标 C.求积仪 D.解析网 |
|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之一。 |
A.继承 B.赠予 C.拍卖 D.出租 |
|
农民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
A.村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
以下叙述()是不正确的。 |
A.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的档案变更外,所有地籍编号不变更; B.当行政区界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地籍号变更后,应利用变更后的街道、街坊编号取代原街道、街坊编号; C.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无宗地论分割或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再使用; D.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中的最大宗地号加支号表示。 |
|
以下()宗地变更情况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可以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直接应用原测量结果。 |
A.宗地分割 B.新增宗地 C.宗地合并且没有增设界址点 D.调整边界新增界址点 |
|
土地分类时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同一的分类标准,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大类中出现,不能在两个大类中并存,这遵循了()原则。 |
A.实用性 B.统一性 C.科学性 D.综合性 |
|
变更地籍测量是在()的基础上进行。 |
A.权属调查 B.地籍调查 C.变更权属调查 D.变更地籍调查 |
|
凡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 |
A.单位; B.宗地; C.街坊; D.街道。 |
|
下列工作中可能涉及到土地分割测量的是()。 |
A.界址点的恢复 B.土地权利人更名 C.土地整理后宗地的重划 D.继承土地使用权 |
|
下面属于最理想的计征方法是() |
A.按土地面积征税 B.按每年的总收获量征收 C.按土地每年的纯收益征收 D.按地价征收 |
|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
A.地块 B.县 C.村和街道 D.宗地 |
|
以下()是不更改边界信息的变更。 |
A.划拨国有土地 B.征用集体土地 C.城市改造拆迁 D.交换土地使用权 |
|
某权利人拥有的建筑面积是146m2,本栋建筑物占地面积1032m2,本栋建筑物建筑总面积3247m2,该权利人分摊基底面积是()m2。 |
A.459.36 B.46.4 C.40.46 D.495.36 |
|
变更地籍调查时,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图上应加盖()字样的印章。 |
A.初始 B.作废 C.变化 D.变更 |
|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为()厘米。 |
A.±10 B.±5 C.±7.5 D.±15 |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有()。 |
A.整体性 B.统一性 C.科学性 D.综合性 E.实用性 |
|
实地测量界址点坐标的具体方法有()。 |
A.极坐标 B.截距法 C.直角坐标法 D.交会法 E.内外分点法 |
|
多因素综合平定法主要考虑()。 |
A.地理位置 B.交通情况 C.人口和劳动力 D.市政设施 |
|
属于土地产权变更的是()。 |
A.土地使用权出让 B.土地使用权转让 C.土地使用权出租 D.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 |
|
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A.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的档案变更外,所有地籍编号不变更; B.当行政区界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地籍号变更后,应利用变更后的街道、街坊编号取代原街道、街坊编号; C.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无宗地论分割或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再使用; D.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中的最大宗地号加支号表示。 |
|
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是() |
A.规范规程 B.繁华程度 C.细部粗度 D.土地价值 E.建设密度 |
|
通常地籍图的精度包括()。 |
A.绘制精度 B.基本精度 C.成图精度 D.图根控制点精度 |
|
在地籍图上,地籍要素包括()。 |
A.界址 B.地籍要素编号 C.土地坐落 D.土地权属主名称 E.地理名称注记 |
|
地籍调查表的填表要求有( )。 |
A.表中内容填写处原则上不得空项 B.表中填写项目不得涂改,每一处只许划改一次,并在划改处盖章,以示负责;全表划改超过三处时,整个表作废 C.填写时,需要使用蓝黑墨水,字迹工整、清晰、整洁 D.不得使用谐音字、国家未批准的简化字或缩写名称 E.地籍调查表按一宗地一个土地使用者填写,共有宗地也是填写一份调查表,但在说明栏中说明各自的独有和共有情况 |
|
下面选项中,不需要重新进行界址调查的是()。 |
A.继承土地使用权 B.交换土地使用权 C.城市改造拆迁 D.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
|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包括技术设计、()等步骤。 |
A.选点 B.埋设标石 C.观测 D.平差 E.制图 |
|
宗地面积量算中共有使用权宗地应计算土地面积的项目有()。 |
A.共有使用权面积、即宗地总面积 B.建筑占地面积,即基底面积 C.权利人用地面积,即各权利人应拥有的土地面积 D.分摊基底面积,即各权利人应分摊到的基底面积 E.分摊公用面积,印各权利人应分摊到的除基底面积以外的土地面积 |
|
以下()宗地变更情况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必须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
A.宗地分割 B.新增宗地 C.宗地合并且没有增设界址点 D.调整边界新增界址点 |
|
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私有制 C.国家所有 D.集体所有 E.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
|
土地面积量算时,通常要考虑()改正。 |
A.高程改正 B.倾斜改正 C.图纸变形改正 D.坐标系改正 |
|
界址认定的要求有()。 |
A.单位使用的土地须法人代表指界,并出具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及本人身份证明 B.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委托代理人指界时应出具指界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明 C.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共同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只由本宗地指界人指界的,本宗地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即可 D.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对少批多用的,宗地界线按批准用地界线确定 E.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多用少的情况,通常按照批准用地的界限进行调查 |
|
地籍的特点包括( )。 |
A.空间性 B.法律性 C.复杂性 D.现势性 E.精确性 |
|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要对()的内容一致性进行调查、核实。 |
A.土地实际用途 B.批准用途 C.土地原用途 D.申请书上填写用途 E.土地转变用途 |
|
地籍图上表示建筑物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 B.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 C.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 D.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可舍去 |
|
应分摊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有(). |
A.按文件分摊 B.按协议分摊 C.按独立宗分摊 D.按比例分摊 E.按功能分摊 |
|
地籍要素包括()。 |
A.界址 B.地籍要素编号 C.土地坐落 D.土地权属主名称 E.地籍图 |
|
地籍编号的原则包括()。 |
A.适应性 B.多样性 C.统一性 D.实用性 E.可更新性 |
|
以下对指界人缺席或不签字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B.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C.如双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D.如双方缺席,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有异议的,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15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 E.如双方缺席,调查人员须重新确定指界日期并通知双方指界人 |
|
下面()是不需要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 |
A.征用集体土地 B.划拨,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C.转移、抵押、继承、交换、回收土地使用权 D.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宗地面积 E.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 |
|
土地产权包括() |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租赁权 D.土地抵押权 E.土地继承权 |
|
提交的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主要包括()。 |
A.初始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B.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总结 C.初始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D.初始地籍调查的土地权属成果及地籍测量成果 E.地籍测量草图资料 |
|
以下能作为土地面积量算控制的方法是()。 |
A.坐标法 B.图幅理论面积 C.求积仪法 D.沙维奇法 E.膜片法 |
|
我国目前主要是根据土地()综合分类。 |
A.土地用途的差异 B.利用的方式 C.经营的特点 D.覆盖的特征 E.土地的等级 |
|
土地的分类体系有()。 |
A.土地自然分类体系 B.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C.土地使用分类体系 D.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
|
以下哪些图件可作为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用图()。 |
A.大比例尺地形图 B.航片 C.正射像片 D.旧的地籍图 E.影像平面图 |
|
数字地籍测量中,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有哪几种? |
|
|
为什么要实测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实测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坐标的作用?) |
|
|
简述在工作实践中提高支导线精度的方法? |
|
|
为什么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比例尺的无关? |
|
|
简述地籍图的内容。 |
|
|
论述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
|
|
试述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和我国的地籍图比例尺系列。 |
|
|
试述只有一个权利人的宗地应计算土地面积的项目和关系。 |
|
|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应准备哪些资料? |
|
|
土地权属界线如何审查与调处? |
|
|
在地籍调查表中,指界双方由一方签字就可以了。() |
A.正确 B.错误 |
|
按我国目前的规定,农村末级行政区划为村。() |
A.正确 B.错误 |
|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全民所有。() |
A.正确 B.错误 |
|
城市地区,末级行政区划为街道。() |
A.正确 B.错误 |
|
同一个二级类只能从属于一个一级类,不能同时在两个一级类中并存。() |
A.正确 B.错误 |
|
土地分类的原则:统一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原则、()。 |
|
|
对指界结果有异议,必须在()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 |
|
|
()是权属调查的核心。 |
|
|
土地权属调查具有法律效率,因此应有政府领导()组织实施。 |
|
|
分幅图的理论面积是指该幅图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