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学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网上考试答案
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 |
A.韩飞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
|
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 |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
|
“刑名从商”是()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
A.荀子子 B.周公 C.商鞅 D.韩非 |
|
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 |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
|
商纣王曾囚周文王于()。 |
A.圜土 B.羑里 C.囹圄 D.夏台 |
|
下列哪个是重罪十条没有,而十恶有的? |
A.反逆逆 B.叛 C.降 D.不睦 |
|
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 |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奸党” D.妄言罪 |
|
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了夏桀的一条罪名,即() |
A.舍弃啬事 B.不从誓言 C.不吉不迪 D.不有功于民民 |
|
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 |
A.宋朝 B.明朝 C.元朝 D.清朝 |
|
清末立法中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是( ) |
A.《商人通例》 B.《公司律》 C.奖励华商公司章程 D.《大清商律草案》 |
|
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
|
新民主主义时期,规定少数民族自治权的立法是( )。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B.《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战施政纲领 |
|
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 |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奸党” D.妄言罪 |
|
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宪法》 B.“五·五宪草” C.《训政纲领》 D.《训政时期约法》 |
|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法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
|
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的审级制度为( ) |
A.二级二审制 B.三级三审级制 C.四级三审制 D.四级四审制 |
|
《临时约法》规定的立法机关是( )。 |
A.立法院 B.参议院 C.参政院 D.国会 |
|
下列哪一部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封建法典? |
A.《法经》 B.《曹魏律》 C.《唐律疏议》 D.《宋刑统》 |
|
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
|
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辅以父死子继。 |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 C.嫡长继承制 D.诸子均分 |
|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说这句话的是( ) |
A.孔子 B.孙中山 C.毛泽东 D.斯大林 |
|
商朝法律制度的的总做 |
A.禹刑 B.汤刑 C.汤诰 D.九刑 |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 ) |
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例》 C.《大清新刑律》 D.《大清会典》 |
|
根据准五服以制罪原则,下面哪个情形处罚最重? |
A.父杀子 B.子杀父 C.侄杀伯 D.伯杀侄 |
|
预算表决权是由( ))行使的一项重要职 |
A.国家元首 B.司法机构 C.行政机构 D.立法机构 |
|
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 |
A.《汤刑》 B.《汤誓》 C.《汤诰》 D.《太甲训》 |
|
哪一朝代的律首次将名例作为总则,列为首篇? |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
|
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
|
“刑名从商”是()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
A.荀子子 B.周公 C.商鞅 D.韩非 |
|
《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 |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下列哪个诸侯国的哪个立法活动? |
A.郑国铸刑书 B.金晋国铸刑书 C.郑国铸刑鼎 D.晋国铸刑鼎 |
|
下列关于“政治”的表述中属于管理性解释的是 |
A.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 B.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C.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 D.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
|
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唐律疏议》的称呼是元代以后出现的 B.《唐律疏议》中的《律》是《贞观律》 C.《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D.《唐律疏议》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
|
下列关于《曹魏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该律有18篇 B.该律的首篇是《刑名》 C.该律正式规定八议制度 D.律学家张斐、杜预为该律作注 |
|
下列哪些属于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
A.以德配天 B.德主刑辅 C.明德慎罚 D.礼刑结合 |
|
商朝的监狱称作 |
A.圜土 B.牖里 C.囹圄 D.夏台 |
|
以德配天的“德”的要求包括哪些基本方面 |
A.敬天 B.敬宗 C.保皇 D.保民 |
|
商朝的罪名主要有() |
A.昏 B.不吉不迪 C.暂遇奸宄 D.不从誓言 |
|
国家形式包括( )方面内 |
A.国体 B.国家机构形式式 C.国家机构 D.国家结构形式 |
|
商朝的立法主要有() |
A.《汤刑》 B.《汤誓》 C.《汤诰》 D.太甲训 |
|
奴隶制五刑包括以下的() |
A.墨刑 B.劓刑 C.刖刑 D.宫刑 |
|
下列哪些属于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
A.以德配天 B.德主刑辅 C.明德慎罚 D.礼刑结合 |
|
元代科举包括的级别是( )。 |
A.乡试 B.差遣 C.会试 D.殿试 |
|
下面哪些属于礼的抽象精神原则? |
A.亲亲 B.尊尊 C.出礼入刑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
现代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考虑标准,把政体区分为 |
A.民主政体 B.极权政体 C.威权政体 D.共和政体 |
|
《九章律》在《法经》六篇基础上增加了( )。 |
A.《傍章》 B.《户律》 C.《兴律》 D.《厩律》 |
|
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 |
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 D.治乱世用重典 |
|
下列哪些属于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
A.以德配天 B.德主刑辅 C.明德慎罚 D.礼刑结合 |
|
唐律规定的赃罪指( ) |
A.受财枉法 B.受所监临 C.强盗 D.窃盗 |
|
元代科举包括的级别是( )。 |
A.乡试 B.差遣 C.会试 D.殿试 |
|
《泰始律》中的相当于近现代刑法总则的篇目有哪些? |
A.具律 B.刑名 C.法例 D.名例 |
|
《泰始律》中的相当于近现代刑法总则的篇目有哪些? |
A.具律 B.刑名 C.法例 D.名例 |
|
下列关于《曹魏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该律有18篇 B.该律的首篇是《刑名》 C.该律正式规定八议制度 D.律学家张斐、杜预为该律作注 |
|
商朝的监狱称作 |
A.圜土 B.牖里 C.囹圄 D.夏台 |
|
商朝的立法主要有() |
A.《汤刑》 B.《汤誓》 C.《汤诰》 D.太甲训 |
|
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特点是 |
A.在事实上取消了议会和一切的公民权利制度 B.法西斯党支配一切,实行极权统治 C.是一种过渡性的国家形态 D.行政首脑具有无限的权力 |
|
商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有() |
A.戮戮 B.炮格 C.醢 D.脯 |
|
商朝的监狱称作 |
A.圜土 B.牖里 C.囹圄 D.夏台 |
|
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 |
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 D.治乱世用重典 |
|
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篇目囊括了( )。 |
A.总则 B.债 C.物权 D.亲属 |
|
商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有() |
A.戮戮 B.炮格 C.醢 D.脯 |
|
奴隶制五刑包括以下的() |
A.墨刑 B.劓刑 C.刖刑 D.宫刑 |
|
商朝的罪名主要有() |
A.昏 B.不吉不迪 C.暂遇奸宄 D.不从誓言 |
|
《泰始律》中的相当于近现代刑法总则的篇目有哪些? |
A.具律 B.刑名 C.法例 D.名例 |
|
唐律规定的赃罪指( ) |
A.受财枉法 B.受所监临 C.强盗 D.窃盗 |
|
怎么理解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稳定? |
|
|
《法经》的内容 |
|
|
德的要求主要包括3个基本方面 |
|
|
唐律的特点 |
|
|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
|
|
具体的礼仪形式 |
|
|
从法律变革角度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 |
|
|
重罪十条 |
|
|
礼的性质 |
|
|
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
|
|
分权制衡原则在西方各国宪法中的通常的制度设计有哪些? |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表现为 |
|
|
大众媒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
|
|
经朱熹阐发(故圣人之治,为之教以明之,为之教以弼之,虽其所施或先或后或缓或急),朱元璋身体力行于后世的明刑弼教思想,存在什么特点 |
|
|
清末修律其指导思想。 |
|
|
唐律的特点 |
|
|
分权制衡原则在西方各国宪法中的通常的制度设计有哪些? |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表现为 |
|
|
“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 |
|
|
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
|
|
重罪十条 |
|
|
德的要求主要包括3个基本方面 |
|
|
具体的礼仪形式 |
|
|
礼与刑的关系 |
|
|
试论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
|
|
礼的性质 |
|
|
西周法制思想 |
|
|
经朱熹阐发(故圣人之治,为之教以明之,为之教以弼之,虽其所施或先或后或缓或急),朱元璋身体力行于后世的明刑弼教思想,存在什么特点 |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 |
|
|
《法经》的内容 |
|
|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
|
|
从法律变革角度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 |
|
|
商朝的婚姻形态是 |
|
|
商朝将罪犯者杀死后晒成肉干的刑罚是 |
|
|
商朝已有文字记载,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称之为 |
|
|
李悝在变法过程中撰次诸国法,制定出 |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相互为用的格局 |
|
|
《贞观律》确立了 的刑罚制度 |
|
|
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
|
|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
|
|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
|
|
商朝将人割掉鼻子的刑罚是 |
|
|
德的要求主要包括3个基本方面 |
|
|
商朝有一种刑罚,是将犯罪者捣成肉酱,这种刑罚叫做 |
|
|
李悝在变法过程中撰次诸国法,制定出 |
|
|
商朝将罪犯者杀死后晒成肉干的刑罚是 |
|
|
(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
|
|
商朝的婚姻形态是 |
|
|
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
|
|
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 |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
|
清末修律其指导思想。 |
|
|
试评估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
|
|
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 |
A.郑 B.晋 C.齐 D.楚 |
|
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 |
A.大辟 B.斩 C.戮 D.凌迟 |
|
秦朝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 |
A.李斯 B.韩飞 C.商鞅 D.李悝 |
|
首次规定废除帝制、确立共和制的立法是( ) |
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天坛宪草” D.贿选宪法” |
|
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是( )。 |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
|
夏朝的法制观是( ) |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
|
下列哪部律首次形成名例、吏、户、礼、兵、刑、工等7篇为构架的格局? |
A.洪武元年律 B.洪武六年《大明律》 C.洪武二十二年《大明律》 D.洪武三十年《大明律》 |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 |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征召 |
|
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垄断代理商行称( )。 |
A.申明亭 B.十三行 C.官本船 D.市舶司 |
|
科举制首创于( )。 |
A.隋朝 B.元朝 C.清朝 D.唐朝 |
|
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 |
A.墨刑 B.劓刑 C.刖刑 D.官刑 |
|
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时( )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
商朝的立法主要有() |
A.《汤刑》 B.《汤誓》 C.《汤诰》 D.太甲训 |
|
以德配天的“德”的要求包括哪些基本方面 |
A.敬天 B.敬宗 C.保皇 D.保民 |
|
商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有() |
A.戮戮 B.炮格 C.醢 D.脯 |
|
下列哪些律中正式规定了官当制度? |
A.晋律 B.北魏律 C.南陈律 D.北齐律 |
|
商朝的罪名主要有() |
A.昏 B.不吉不迪 C.暂遇奸宄 D.不从誓言 |
|
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篇目囊括了( )。 |
A.总则 B.债 C.物权 D.亲属 |
|
奴隶制五刑包括以下的() |
A.墨刑 B.劓刑 C.刖刑 D.宫刑 |
|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宗政体有(( ),是为公共利益而统治的好政 |
A.寡头政体 B.君主政体 C.贵族政体 D.共和政体 |
|
下面哪些属于礼的抽象精神原则? |
A.亲亲 B.尊尊 C.出礼入刑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
下列关于宋朝编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
A.经过编撰的敕才具有反复适用的普遍的约束力 B.编敕起始于宋太宗 C.宋仁宗时设有“编敕所” D.宋神宗时,敕优于律适用 |
|
下列哪些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进一步儒家化的表现? |
A.八议制度确立 B.官当制度确立 C.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确立 D.重罪十条制度的确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