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学堂中原工学院电路网上考试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换路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感电流不能跃变 B.电感电压必然跃变 C.电容电流必然跃变 D.以上都不正确 |
|
工程上认为R=25Ω、L=50mH的串联电路中发生暂态过程时将持续( ) |
A.30~50ms B.37.5~62.5ms C.6~10ms D.以上都不正确 |
|
符合无损耗、K=1和自感量、互感量均为有限值条件的变压器是() |
A.理想变压器 B.全耦合变压器 C.空芯变压器 D.以上都不正确 |
|
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在电路中产生的零输入响应中( ) |
A.仅有稳态分量 B.仅有暂态分量 C.既有稳态分量,又有暂态分量 D.以上都不正确 |
|
三相对称电路是指( ) |
A.电源对称的电路 B.负载对称的电路 C.电源和负载均对称的电路 D.以上都不正确 |
|
测量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有很多方法,其中三瓦计法是测量( )电路的功率。 |
A.三相三线制电路 B.对称三相三线制电路 C.三相四线制电路 D.以上都不正确 |
|
已知 的对称纯电容负载作Δ接,与对称三相电源相接后测得各线电流均为10A,则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为( ) |
A.1800VA B.600VA C.600W D.以上都不正确 |
|
某三相电源绕组连成Y时线电压为380V,若将它改接成Δ形,线电压为( ) |
A.380V B.660V C.220V D.以上都不正确 |
|
如图所示电路,t<0 时,开关S闭合。今于t=0时刻打开S,则t>0时电路的时间常数 ( ) |
A.R1C B.R2C C.(R1+R2)C D.0 |
|
若流过L=2H电感元件中的电流为 i=1.5tA,则在 T=2s时的储能 ( D ) |
A.3 B.6 C.18 D.9 |
|
图示电路中 I=0时,电位 =( )v |
A.70 B.60 C.-10 D.90 |
|
通常所说负载增加,是指负载( )增加。 |
A.电流 B.电压 C.功率 D.电阻 |
|
如图所示电路,若端口上的外电路不变,仅电阻R变化,将会引起( ) |
A.端口电压U变化 B.端口电流I变化 C.电流源Is两端的电压Us变化 D.上述三者同时变化 |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的是( ) |
A.线性性质 B.延时特性 C.对偶性质 D.微分性质 |
|
在RLC串联的电路中,消耗有功功率的元件是( ) |
A.R B.L C.C D.L和C |
|
下列对运算放大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理想的运放其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为 0 B.运放工作在线性工作区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成正比 C.运放和其他元件组合可以完成比例、加减运算,但不能实现积分、微分的运算 D.利用理想运放虚短和虚断这两条规则,可以简化电路的分析。 |
|
下列对于理想变压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
A.当次级短路时,初级也短路 B.当次级开路时,初级也开路 C.初级电压 与电流 之间有直接的约束关系,与外电路无关 D.次级电压 与电流 之间无直接的约束关系,由外电路决定 |
|
具有一定内阻的电压表测出实际电源的端电压为6V,则该电源的开路电压比6V( ) |
A. 稍大 B.稍小 C.严格相等 D.小很多 |
|
关于谐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电路的等效电抗X=0 B.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C.电压与电流不同相 D.电路表现为电阻性 |
|
一个非正弦周期信号,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一般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基波分量以及( ) |
A.振幅分量 B.相位分量 C.谐波分量 D.奇次谐波分量 |
|
电感和电容的电抗是随频率而变的,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频率越高,容抗越大 B.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C.频率越低,感抗越大 D.利用电感,可以抑制不需要的频率分量 |
|
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进行计算分析,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应分别计算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单独激励电路是的响应分量 B.当直流分量单独作用时,电容可看作开路 C.当直流分量单独作用时,电感可看作短路 D.各次谐波单独作用时,因频率不同,不能用叠加定理把各项响应分量叠加起来 |
|
对一个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KVL独立方程数描述错误的是( ) |
A.等于平面图中的网孔数 B.等于连支数 C.等于b-n+1 D.等于树支数 |
|
求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包括( ) |
A.稳态值、初始值、暂态分量 B.初始值、暂态分量、时间常数 C.稳态值、初始值、换路时间 D.稳态值、初始值、时间常数 |
|
对两个同频率的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其初相之差,与时间无关 B.相位差可以通过观察波形确定 C.相位差与计时起点的选择有关 D..正弦量的初相与正弦量参考方向的选择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