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周口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文学2(高起专)网上考试答案
秦始皇采纳法家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 ) |
A:无为而治 B:儒道释三教合一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 ) |
A:帖经 B:墨义 C:诗赋 D:策问 |
|
1952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 ) |
A:颁布“高教六十条” B:“统一高考” C:“扩大办学自主权” D:院系调整 |
|
以下哪项不属于徐特立的“三化”文化教育方针( ) |
A:科学化 B:民族化 C:现代化 D:大众化 |
|
唐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对经义做简单的笔试问答,被试者按试题要求叙述经典中相关事实与大义的是( ) |
A:墨义 B:帖经 C:诗赋 D:策问 |
|
民国时期的“壬子癸丑学制”从横向把整个国家教育分为三大系统,不包含以下哪项( ) |
A:初级教育 B:普通教育 C:师范教育 D:实业教育 |
|
我国最早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历史的著作是( ) |
A:《新教育大纲》 B:《活教育的理论与实施》 C:《大同书》 D:《教育史ABC》 |
|
明太祖定都南京,重建国学于鸡鸣山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国子学为( ) |
A:国子寺 B:国子监 C:翰林院 D:集贤院 |
|
法国提出高教改革三大原则的法案是( ) |
A:《郎之万一华伦法案》 B:《富尔法案》 C:《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案》 |
|
日本教育行政制度的类型是( ) |
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 C:中央、地方合作型 D:州集权型 |
|
西方第一个全面阐述“学制”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拉伯雷 D:赫尔巴特 |
|
学习科目为哲学、法律、数学、修辞、天文、音乐的古罗马学校正( ) |
A:初级学校 B:文法学校 C:修辞学校 D:音乐学校 |
|
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 |
A:“六艺” B:《四书五经》 C:“七艺” D:“七技” |
|
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 |
A:学、思、行 B:闻、见、知、行 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 |
|
朱熹认为大学教育的重点是( ) |
A:学习四书五经 B:“明其理” C:应科举 D:“学其事” |
|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 |
A: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B:修己以安人 C: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 D:学而优则仕 |
|
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 |
A:学、思、行 B:闻、见、知、行 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 |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 |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
|
我国教育萌芽于( ) |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奴隶社会 |
|
《理想国》的作者是( )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卢梭 |
|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 ) |
A: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B: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C: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 D:教育为统一战线服务 |
|
民国初年提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教育家是( )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范源濂 |
|
明清时期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是( ) |
A:《蒙求》 B:《幼学琼林》 C:《小儿语》 D:“三、百、千、千” |
|
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是( ) |
A:《弟子职》 B:《弟子规》 C:《劝学篇》 D:《学记》 |
|
唐代专门管理中央官学的行政机构是( ) |
A:崇文馆 B:弘文馆 C:礼部 D:国子监 |
|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所专科学校是汉代的( ) |
A:四姓小侯学 B:鸿都门学 C:太学 D:郡国学 |
|
制定《白鹿洞书院教条》的教育家是( ) |
A:王守仁 B:吕祖谦 C:朱熹 D:陆九渊 |
|
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 ) |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水师学堂 C:广东水陆师学堂 D:江南水师学堂 |
|
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 )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D:《人的文学》 |
|
清代官学制度有哪些特点 |
A:中央官学有国子监等学校,地方官学有府州县学 B:社学是设立在乡镇地区最基层的一种地方官学 C:清朝中期以后,官学逐渐废弛,有名无实 D:清朝学校等级性强,老百姓子弟没有入学机会 E:分为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两种类型 |
|
怎样理解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
A:批判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抨击八股取士制度 B:批判传统的义利观 C:学校为 ldquo;人才之本 rdquo; D:以 ldquo;真学 rdquo; ldquo;实学 rdquo;为教育内容,以 ldquo;习行 rdquo;为教学方法 |
|
不是朱子道德教育方法的内容有 |
A:立志、居敬 B:事上磨练 C:存养省察 D:知行合一 |
|
王夫之的教师观有哪些内容? |
A:必恒其教事 B:教师必须保持尊严 C:明人者先自明 |
|
明代科举的相关陈述,正确的几项是 |
A:形成了三年大比、四级考试制度 B:以八股文为考试标准文体 C:学校彻底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 D:明朝科举的制度被清朝所继承,没有什么大变化,直到清末被废除。 |
|
我国宋元蒙学教材的编写经验主要有以下哪些项? |
A:开始分类按专题编写教材, B: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色 C:不少著名学者亲自编纂教材,提高了教材质量 D:力求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
|
书院在唐末兴起有多方面原因,哪几个不是? |
A:官学衰废,士人失学 B:官府奖励 C:我国有历史悠久的私人讲学传统 D:受佛教丛林影响 E:社会经济发展 |
|
隋唐时期私学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
A:承担基础教育与更为广泛的民族文化传承等任务 B:分布面更广,适应性更强 C:私学蓬勃发展是因为民众教育需求强烈,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经济繁荣 |
|
对于隋唐五代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是描述,有哪些是正确的 |
A:科举制度不是突然变革而形成的,它有发生发展的过程 B:隋炀帝大业二年,始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终于形成 C:唐代沿用科举考试制度,并有所创新,逐步调整,使其趋于健全 D:五代时期不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E:科举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逐步显现,对于学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危害作用。 |
|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哪些教育观念变革 |
A:教育个性化 B:教育平民化 C:教育实用化 D:教育大众化 E:教育科学化 |
|
简述《新青年》在五四文学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