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信阳师范混凝土结构网上考试答案
筋的( )。 |
A:弹性极限应力值; B:屈服强度; C:极限强度; D: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值 |
|
 |
A:S≥25mm,S≥1.5d; B:S≥25mm,S≥d; C:S≥30mm,S≥1.5d; D:S≥30mm,S≥d |
|
25 fcbh0的目的是( )。 |
A:防止发生斜拉破坏; B:防止发生少筋破坏; C:防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过大; D: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
|
 |
A:S≥25mm,S≥1.5d; B:S≥25mm,S≥d; C:S≥30mm,S≥1.5d; D:S≥30mm,S≥d |
|
采取的措施是( )。 |
A:增加压区翼缘形成T形截面; B: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C:减小箍筋间距或增大箍筋直径; D:提高箍筋等级(即抗拉强度的设计值) |
|
( )。 |
A:斜压破坏强度>剪压破坏强度>斜拉破坏强度; B:剪压破坏强度>斜压破坏强度>斜拉破坏强度; C:斜拉破坏强度>剪压破坏强度>斜压破坏强度; D:剪压破坏强度>斜拉破坏强度>斜压破坏强度。 |
|
 |
A:受压区砼先被压碎,然后受拉钢筋屈服; B:受拉纵筋被拉断,而压区砼未被压碎; C:受拉纵筋先屈服,然后受压区砼被压碎; D:受压区砼被压碎,此时的纵筋未屈服 |
|
 |
A: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B: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C:安全性、经济性和抗震性; D:抗裂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
|
的是( )。 |
A:防止构件发生斜压破坏; B:防止构件发生超筋破坏; C:防止构件截面尺寸过大; D: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 |
|
 |
A: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B:强度平均值除以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 C: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D:强度标准值除以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 |
|
( )。 |
A:斜压破坏强度>剪压破坏强度>斜拉破坏强度; B:剪压破坏强度>斜压破坏强度>斜拉破坏强度; C:斜拉破坏强度>剪压破坏强度>斜压破坏强度; D:剪压破坏强度>斜拉破坏强度>斜压破坏强度。 |
|
 |
A:受压区砼先被压碎,然后受拉钢筋屈服; B:受拉纵筋被拉断,而压区砼未被压碎; C:受拉纵筋先屈服,然后受压区砼被压碎; D:受压区砼被压碎,此时的纵筋未屈服 |
|
 |
A: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B: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C:安全性、经济性和抗震性; D:抗裂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
|
的是( )。 |
A:防止构件发生斜压破坏; B:防止构件发生超筋破坏; C:防止构件截面尺寸过大; D: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 |
|
 |
A: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B:强度平均值除以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 C: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D:强度标准值除以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 |
|
筋的( )。 |
A:弹性极限应力值; B:屈服强度; C:极限强度; D: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值 |
|
 |
A:S≥25mm,S≥1.5d; B:S≥25mm,S≥d; C:S≥30mm,S≥1.5d; D:S≥30mm,S≥d |
|
25 fcbh0的目的是( )。 |
A:防止发生斜拉破坏; B:防止发生少筋破坏; C:防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过大; D: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
|
 |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上的投影;? D:这两条线所在平面内 |
|
为了消除(??)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
A:对中;?? B:照准;?? C:目标偏离中心;?? D:整平? |
|
 |
A:螺旋筋参与受压 B:螺旋筋使混凝土密实 C:螺旋筋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D:螺旋筋使混凝土中不出现内裂缝 |
|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何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 |
A:适筋破坏 B:剪压破坏 C:超筋破坏 D:锚固破坏 |
|
bsp;)。 |
A:As和As’均未达到受拉设计强度,但砼已全部退出工作; B:As和As’均已达到受拉设计强度,且砼已全部退出工作 C:As和As’分别达到受拉和受压设计强度,全截面砼受拉 D:As和As’均未达到受拉或受压设计强度,全截面砼受拉 |
|
设计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时,为达到经济效果,应该使纵向受拉钢筋配筋 :( )。 |
A:尽量接近最大配筋率 B:尽量接近最大配筋率 C:为0.4%~0.8%(板)或0.6%~1.5%(梁) D:为1.0%~2.0%(板)或2.0%~3.0%(梁) |
|
bsp; )。 |
A:除截面四角放置外,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B:宜均匀布置在截面顶部 C:宜均匀布置在截面底部 D:宜均匀布置在截面中部 |
|
。 |
A: B: C: D: |
|
 |
A:半概率 B:全概率 C:近似概率 D:半经验半概率 |
|
 |
A:在荷载设计值作用下轴心受拉构件的钢筋已达到屈服强度 B:在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梁中裂缝宽度超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限值 C:吊车梁垫板下混疑土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 D:构件失去稳定 |
|
。 |
A: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底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B: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C:构件底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D: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
|
 |
A:斜压破坏 gt;斜拉破坏 gt;剪压破坏 B:剪压破坏 gt;斜压破坏 gt;斜拉破坏 C:斜压破坏 gt;剪压破坏 gt;斜拉破坏 D:剪压破坏 lt;斜压破坏 lt;斜拉破坏 |
|
 |
A:较高的钢筋屈服强度 B:较高的钢筋极限强度 C:良好的塑性性能 D:良好的焊接性能 E:与砼间可靠的粘结性 |
|
 |
A:固定纵向钢筋位置 B:承受剪力 C:构成钢筋骨架 D:防止纵向受压钢筋压屈 E:改善构件延性 |
|
 |
A:平衡扭转 B:配合扭矩 C:多余扭矩 D:协调扭转 |
|
 |
A:化学胶结力 B:摩擦力 C:机械咬合力 D:钢筋端部的锚固力 |
|
 |
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B:耐久性极限状态 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D:抗震极限状态 |
|
 |
A:安全性 B:适用性 C:耐久性 D:都不正确 |
|
 |
A:拉弯破坏 B:斜拉破坏 C:剪压破坏 D:斜压破坏 |
|
 |
A:强度高 B:耐久性好 C:耐火性好 D:抗裂性好 |
|
 |
A:强度提高 B:强度降低 C:塑性降低 D:塑性提高 |
|
 |
A:HPB300 B:HRB335 C:HRB400 D:RRB4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