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信阳师范人工智能网上考试答案
 |
A:专家系统、自动规划 B:专家系统、机器学习 C:机器学习、智能控制 D: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 |
|
 |
A:4 B:2 C:8 D:6 |
|
 |
A:理科知识和文科知识 B:书本知识和经验知识 C: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D: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 |
|
 |
A:可以精确表示的 B:正确的 C: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 D:能够解决问题的 |
|
 |
A:不确定性知识是不可以精确表示的 B:专家知识通常属于不确定性知识 C:不确定性知识是经过处理过的知识 D:不确定性知识的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 。 |
|
库中的知识,知识获取的方法通常有( )种。 |
A:2 B:3 C:4 D:5 |
|
 |
A: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B: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 C:逻辑推理和非逻辑推理 D:准确推理和模糊推理 |
|
 |
A:A:不精确推理过程是从不确定的事实出发 B:B:不精确推理过程最终能够推出确定的结论 C:C:不精确推理过程是运用不确定的知识 D:D:不精确推理过程最终推出不确定性的结论 |
|
 |
A:对用户说明为什么得到这个结论 B:对用户说明如何得到这个结论 C:提高专家系统的信赖程度 D:对用户说明专家系统的知识结构 |
|
 |
A:1955 B:1957 C:1956 D:1965 |
|
 |
A:VJ B:C# C:Foxpro D:LISP |
|
岸到南岸) 。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用 0 和 1 表示狼、羊、白菜分别运到南岸的状态, 0 表示不在南岸,1 表示在南岸,(如: 100 表示只有狼运到南岸) 。初始时,南岸状态为 000,表示狼、羊、白菜都没运到南岸,最终状态为 111,表示狼、羊、白菜都运到了南岸。用状态空间为农夫找出过河方法,以下狼、羊、白菜在南岸出现的序列可能是( ) |
A:000-010-100-101-111 B:000-010-001-101-111 C:000-100-110-111 D:000-001-011-111 |
|
 |
A:A:具有某个专家的经验 B:可重用性和共享性 C: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D: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
|
 |
A:相同性 B:一致性 C:可比性 D:同类性 |
|
 |
A:复杂性和明确性 B:进化和相对性 C:客观性和依附性 D:可重用性和共享性 |
|
围内。 |
A:用控制策略表示的知识,即控制性知识。 B: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形、声音等形式编码记录和传播的知识,即显性知识。 C:用提供有关状态变化、问题求解过程的操作、演算和行动的知识,即过程性知识。 D:用提供概念和事实使人们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即陈述性。 |
|
思维、悟性等,研究者找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处理的机制是( ) |
A:专家系统 B:人工神经网络 C:模式识别 D:智能代理 |
|
( ) 不属于机器感知的领域。 |
A:使机器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能力。 B:让机器具有理解文字的能力。 C:使机器具有能够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巧的能力。 D:使机器具有听懂人类语言的能力 |
|
 |
A:人工智能技术它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应用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B:人工智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C:因为人工智能的系统研究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的,非常新,所以十分重要。 D:人工智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
劳动的机械化。 |
A:A:具有智能 B:和人一样工作 C:完全代替人的大脑 D: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
|
 |
A:专家系统、自动规划 B:专家系统、机器学习 C:机器学习、智能控制 D: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 |
|
 |
A:1946 B:1960 C:1916 D:1956 |
|
 |
A:相同性 B:一致性 C:可比性 D:同类性 |
|
()不是它要实现的目的。 |
A:理解别人讲的话 B:对自然语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或编辑 C:自动程序设计 D:机器翻译 |
|
 |
A:逐步求精 B:实验法 C:原型法 D:递推法 |
|
 |
A:自学习功能 B:自动识别功能 C:高速寻找优化解的能力 D:联想存储功能 |
|
 |
A:确定用户需求 B:概念设计 C:方案原型化 D:设计评估 |
|
 |
A:硬件界面 B:软件界面 C:交互方式 D:环境因素 |
|
彼此的不足,机器(速度快、功率大、不会疲劳);人具有(智慧、才能和适应能力。 |
A:正确 B:错误 |
|
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
A:正确 B:错误 |
|
人体的不良影响,使人具有“舒适”的作业环境,不仅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综合效能。因此,作业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就成为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A:正确 B:错误 |
|
系统的简捷性、时效性和成本。 |
A:正确 B:错误 |
|
成元素,不单纯追求某一个要素的最优,而是在总体上,系统级的最高层次上正确地解决好人机功能分配、人机关系匹配和人——机界面合理三个基本问题,以求得满足系统总体目标的优化方案。 |
A:正确 B:错误 |
|
统的三大要素,在深入研究三要素各自性能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全系统的总体性能出发,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优化论三大基础理论,是系统三要素形成最佳组合的优化系统。 |
A:正确 B:错误 |
|
操作工人参与,而且在不同的开发阶段,所参与的工作是不同的。 |
A:正确 B:错误 |
|
机工程学所采用的人体动态测量数据是指人在活动状态下测取的人肢体的各种活动范围。 |
A:正确 B:错误 |
|
能结合的目的是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又弥补对方智能的不足,故人机智能结合系统是指人的创造性、预见性等高层智能同计算机底层智能相结合的系统。 |
A:正确 B:错误 |
|
对处于虚拟环境中的人对物体的反应进行特定分析。 |
A:正确 B:错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