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信阳师范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网上考试答案
10.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 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 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 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这种行为转变法是( ) |
A: 暴露法 B:系统脱敏法 C: 厌恶法 D:放松法 |
|
9. 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者中, 用“摆脱自卑感的补偿作用”来代替性本能的心理学家是( )。 |
A:荣格 B: 阿德勒 C:弗洛姆 D:艾里克森 |
|
8.有的学生把苦闷和痛苦统统写在纸上, 写完后不管是不是拿给老师看, 总感到内心轻松多了。这是( )。 |
A:自我催眠 B:合理宣泄法 C:自主训练法 D:呼吸调节法 |
|
7.不适用于水准较高、 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转变法 C:个人中心法 D:认知重建法 |
|
6.最先提出“行为治疗” 概念的是( ) |
A:斯金纳 B:班杜拉 C:拉斯 D:华生 |
|
5.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者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是( )。 |
A:象征化 B:移置 C:投射 D:变形 |
|
4. 个人中心法认为( ) |
A:辅导关系胜于辅导技巧 B:辅导技巧胜于辅导关系 C:二者同等重要 D:二者均不重要 |
|
3. 小刚学习用功时,他的妈妈就不再数落他,使他更加努力,这属于行为强化法的( )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
|
2.下列治疗技术中不属于认知重建法的是( ) |
A: 三栏目技术 B: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术 C: 放松法 D: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
|
1. 人格结构理论认为,“自我”奉行的是( )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道德原则 D:理想原则 |
|
通过接受各种科学的心理锻炼以解决自己在认知、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的活动是( ) |
A:心理训练 B:心理教育 C:心理服务 D:心理补偿 |
|
自我质辨训练是一种( ) |
A:心理稳定训练 B:态度训练 C:自信训练 D:抗诱训练 |
|
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只是想“混”到毕业的高中生而言,对其学习动机辅导的最有效的方法当数:( ) |
A:明确学习目标 B:动机迁移 C:创设问题情境 D:奖惩 |
|
“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 ) |
A:概括化 B:绝对化 C:糟糕至极 D:都不是 |
|
对于性格倔强的高中生而言,哪种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其提高学习效率? |
A:重点预先式学习 B:小组式学习 C:进攻式学习 D:时间回转式学习 |
|
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逐渐削弱以致消失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 |
A:强化 B:消退 C:系统脱敏 D:自由联想 |
|
自我意识辅导属于( ) |
A:小学生生活心理辅导 B: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C: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 D:高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
|
20.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解释,进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的事件是( ) |
A:正性事件 B:负性事件 C:感性事件 D:中性事件 |
|
19.榜样引导法的理论基础是( ) |
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B:刺激-反应理论 C:信号理论 D: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
18.上课时有的学生总爱做点怪异的动作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故意对此不予理睬,其做法是( )。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冷处理 |
|
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 |
A: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
|
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
|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 |
A:理想自我 B:现实自我 C:社会自我 D:投射自我 |
|
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让学生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惧的事物的刺激强度,使其对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 |
A:强化 B:消退 C:系统脱敏 D:自由联想 |
|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心理诊断方法( ) |
A:暗示法 B:刺激疗法 C:观察法 D:松弛疗法 |
|
被认为是支配愤怒和恐惧的大脑中部位是(??) |
A:下丘脑 B:丘脑 C:海马回 D:胼胝体 |
|
具有感染性的、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体验是( ) |
A:心境 B:情绪 C:情感 D:感情 |
|
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做过综述。 |
A:卡特尔 B:弗洛伊德 C:奥尔波特 D:艾森克 |
|
脑力激荡法属于 ( ) |
A:价值观辨析法 B:讨论法 C:表演法 D:榜样引导法 |
|
有过于敏感多疑、过分地自我保护、嫉妒别人、固执己见、爱责备或加罪于人等表现的人格异常属于( ) |
A:冲动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强迫型人格 D:表演型人格 |
|
面试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心理主要有( )。 |
A:期望过高 B:求全心理 C:迎合心理 D:怀疑心理 |
|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 )五个层次。 |
A:生理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
20.个人中心法提出,建立适宜的辅导气氛的最重要的态度是( ) |
A:真诚 B:移情的理解 C:自我开放 D: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
|
18.对由不良个性引起的对抗行为,采取( )方法调整 |
A:纠正不良认知 B:自尊要恰到好处 C:行为重塑 D:角色互换 |
|
16.常用的行为强化法有( ) |
A:奖励 B:小组讨论法 C:惩罚 D:角色互换 |
|
13.常用的价值观辨析法主要有( ) |
A:小组讨论法 B:两难问题法 C:脑力激荡法 D:媒体教学 |
|
11.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 |
A:情绪的内容日益丰富 B:情绪体验日益深刻 C:情绪日益稳定、可控性增强 D: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
|
9.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表现为( )。 |
A:有意想象增强 B: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C: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D:想象常常与现实不符合 |
|
7.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表现为 ( )。 |
A: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C: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D: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
|
5.罗杰斯认为,心理健康即“机能完善” 的人的特征有( )。 |
A:乐于接受一切经验 B:时刻保持生活充实 C:不完全信任自己的机体感受 D:有较强的行动自由 |
|
5.简述个人中心法的共情的层次及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