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信阳师范中国古代文论网上考试答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 ) |
A:王勃 B:杜牧 C:李商隐 D:黄庭坚 |
|
宋初三体诗中“西昆体”学习的唐代诗人是( )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牧 D:李商隐 |
|
提倡“以文为诗”的词人是( )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
|
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诗人是( ) |
A:陈子昂 B:王勃 C:杨炯 D:卢照邻 |
|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
|
)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
|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
|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
|
之言”的史学家是( ) |
A:左丘明 B:孔丘 C:司马迁 D:班固 |
|
 |
A:具有现实性的社会内容 B:歌颂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C:批判了社会中的黑暗面 D: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
|
 |
A:人类的阶级斗争 B:人类心灵感情的表现欲望 C: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 D:人类的生产劳动 |
|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段诗论出自( )。 |
A:严羽《沧浪诗话》 B:王夫之《姜斋诗话》 C:袁枚《随园诗话》 D:叶燮《原诗》 |
|
“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个通达的诗论观点出自( )。 |
A:袁宏道《序小修诗》 B:李贽《童心说》 C:严羽《沧浪诗话》 D:谢榛《四溟诗话》 |
|
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 )。 |
A:司空图 B:欧阳修 C:白居易 D:苏轼 |
|
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诗论家是( )。 |
A:宋代的严羽 B:宋代的李清照 C:明代的谢榛 D:清代的王夫之 |
|
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 )。 |
A:陈子昂 B:司空图 C:皎然 D:白居易 |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 |
A:“不平则鸣”说 B:“疾虚妄”说 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 D:“发愤著书”说 |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
A: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辞达而已矣 C:可以兴、观、群、怨 D:思无邪 |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言于外。”这段诗论出自( )。 |
A:《论衡?艺增》 B:《孟子》 C:《史记?屈原列传》 D:《毛诗大序》 |
|
几乎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是( )。 |
A:《宝剑记》 B:《浣纱记》 C:《鸣凤记》 D:《红梅记》 |
|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明确提出者为( )。 |
A:袁宗道 B:袁中道 C:袁宏道 D:陈子龙 |
|
明代前七子的领袖是( )。 |
A:李东阳 B:李梦阳 C:李攀龙 D:钟惺 |
|
《郁离子》的作者是( )。 |
A:刘基 B:宋濂 C:侯方域 D:魏禧 |
|
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 )。 |
A:黄遵宪 B:丘逢甲 C:梁启超 D:柳亚子 |
|
 |
A:谢眺 B:陶渊明 C:何逊 D:阴铿 E:谢灵运 |
|
 |
A:劳动者的苦难及其反抗 B: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C: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 D:统治者的歌舞描绘生活 E:求官不遂,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 |
|
 |
A:《九辩》 B:《招隐士》 C:《七发》 D:《怀沙》 E:《七谏》 |
|
 |
A:赋 B:楚辞体 C:叙事散文 D:诗歌 E:词 |
|
 |
A:《离骚》 B:《九辩》 C:《九歌》 D:《九章》 E:《天问》 |
|
12.“汉赋四大家”指( )。 |
A:枚乘 B:司马相如 C:扬雄 D:班固 E:张衡 |
|
14.以下著作属于编年史的是( )。 |
A:《国语》 B:《春秋》 C:《左传》 D:《战国策》 E:《尚书》 |
|
15.屈原的政治主张是( )。 |
A:举贤授能 B:修明法度 C:联齐抗秦 D:兼爱与非政 E:尊法隆礼 |
|
17.下列属于屈原的作品是( )。 |
A:《离骚》 B:《天问》 C:《九歌》 D:《九辩》 E:《九章》 |
|
20 .“《春秋》三传”指( )。 |
A:《春秋》 B:《左传》 C:《春秋公羊传》 D:《春秋谷梁传》 E:《春秋外传》 |
|
怎样理解王国维的诗词“不隔”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