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信阳师范教育测量与评价网上考试答案
后从各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个体,从而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叫做( ) |
A:整群抽样 B:机械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
|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
|
到的机会是相等的,则张明或李华被选中的概率是( ),如果进行两次选举,那么两次都选到张明的概率是( ) |
A:1/5,1/5 B:1/5,1/100 C:1/10,1/100 D:1/5,1/10 |
|
离差平方和是( ) |
A:3317.6 B:3217.0 C:3320.5 D:3500.1 |
|
的可能性为1/3,且规定教师只有猜对95%才算这个教师有一定的评判能力。那么,这个教师至少要猜对学生成绩的个数为( ) |
A:4 B:5 C:6 D:7 |
|
7、11②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分别是( ) |
A:11、12 B:14、9 C:13、9 D:14、12 |
|
3:3,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语文为72分,数学为94分,英语为79分,那么该生(假设各科难度相近)总平均分数为( ) |
A:82 B:82.8 C:80 D:80.7 |
|
励,考试的平均分数为75,标准差为9,那么,获奖的分数线是( ) |
A:81.03 B:83.15 C:84.56 D:81.15 |
|
分为80分,标准差为11.5分,则在70——90分之间应当有( )人。 |
A:2216.52 B:2218.05 C:2235.32 D:2650.85 |
|
以下哪一项不是绝对评价等级制常见的方法 【 】 |
A:教师综合评价法 B:测量结果转换法 C:核心内容参照法 D:最佳行为评价法 |
|
以下哪一项不是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 】 |
A:语言文字推理测验 B:图形 C:作品分析 D:数字符号 |
|
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线性变换分数是 【 】 |
A:500+100Z B:90+20T C:500+70Z D:100+15Z |
|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 】 |
A:合格分数线 B:掌握分数线 C:标准分数线 D:等级分数线 |
|
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 【 】 |
A: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 B: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C: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精确的评定 D:改变教育的内外环境 |
|
效度始终是针对一定的【 】 |
A:测量目的而言 B:测量手段而言 C:测量过程而言 D:测量方法而言 |
|
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 】 |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
|
科举考试制度始于 【 】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朝 |
|
在编制客观性试题时,题干要尽可能地采用 【 】 |
A:疑问陈述 B:正面陈述 C:否定陈述 D:似真性陈述 |
|
包含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构成的测验称为 |
A:领域参照测验 B:目标参照测验 C:掌握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
|
 |
A:吉尔福特 B:斯皮尔曼 C:比纳 D:瑟斯顿 |
|
 |
A:遗传与环境 B:种族 C:学习成绩 D:性别 |
|
育心理学家是( ) |
A:布鲁纳 B:布卢姆 C:加涅 D:泰勒 |
|
育心理学家是( ) |
A:泰勒 B:布卢姆 C:布鲁纳 D:加涅 |
|
 |
A:泰勒 B:桑代克 C:布卢姆 D:加涅 |
|
 |
A:理解 B:应用 C:评价 D:分析 |
|
 |
A:必达指标 B:期望指标 C:稳定性指标 D:变动性指标 |
|
 |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半信度 D:同质性信度 |
|
 |
A:r值 B:P值 C:D值 D:Z值 |
|
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称这种方为 【 】 |
A:自陈量表法 B:投射测验法 C:情境测验法 D:逆境对话法 |
|
 |
A:可选择课程领域来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 B:可选择按课程进行的主题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 C:可选择多元智力的各个方面来对幼儿进行评价 D:可选择分析性的原则进行评价。 |
|
 |
A:分析评价 B:阶段评价 C:试评 D:综合评价 |
|
 |
A:目的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D:客观性 |
|
 |
A: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B:指标体系草案建议稿 C:讨论、听取意见,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草案 D:实践中讨论形成最后稿 |
|
 |
A:智力发展 B:身体发展 C:认知发展 D:社会发展 |
|
 |
A:综合发展 B:他人评价 C:试用发展 D:自我评价 |
|
为两大部分:____。 |
A:智力标准 B:高质量幼教机构的评价标准以及具体的评价指标 C:评价的政策和过程 D:自我标准 |
|
 |
A: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发展 B:为制订和调整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C:使得教育过程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D:最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
|
___。 |
A:素质评价 B:幼儿发展评价 C:幼儿园工作评价 D:其他评价 |
|
_。 |
A:数量 B:素质 C:质量 D:效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