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河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高起专)网上考试答案
 |
A: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旋转为负 B: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C: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D: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无关
|
|
(a),(b)二根简支梁E、I、W均同,同样的重物Q从h高度自由落下冲击梁,两根梁的动应力σd与动荷系数Kd 的比较应为( )
 |
A: B: C: D: |
|
误的( ) |
A: 细长杆; B: λ ≥λ 1; C:弹性范围内; D: 屈服极限范围内 |
|
竖立的折杆ABC ,C 端固定,A端作用一垂直于AB的水平力P=500N , BC 杆为空心圆杆,外径D=80mm,内径d=70mm,用第四强度理论计算相当应力σr4为( ) |
A:64MPa B:25.45MPa C:101.8MPa D:50.9Mpa |
|
图示应力圆,其主应力及用第三强度理论求得相当应力σr3为( ),题中应力单位均为MPa。 |
A:σ1=70,σ2 =70,σ3=0,σr3=35 B:σ1=0,σ2=0,σ3=-70,σr3=70 C:σ1=0,σ2=0,σ3=-70,σr3=-70 D:σ1=-70,σ2=-70,σ3=0,σr3=70 |
|
图示悬臂梁,其梁截面转角关系为( ) |
A:θA=θB=0 B:θA=0,θ B=θmax C:从A到B各截面的转角均相等 D: |
|
为了合理的利用钢材,在梁的弯曲问题中,在同样面积情况下,以下四种截面形状钢梁,使用哪种较为合( ) |
A:(a) B:(b) C:(c) D: |
|
 |
A:此截面上弯矩有突变; B:此截面上弯矩有极值; C:此 截面上弯矩一定为该梁的最大值; D:此截面上的弯矩一定为零 |
|
图示截面,在圆截面中挖去一正方形,已知圆截面的直径为D ,正方形的边长为a,其惯性矩IZ=( ) |
A: B: C: D: |
|
由 AB 和 CD 两杆组成,现有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可供选择,正确的选择是( ) |
A:AB 杆为铸铁, CD 杆为铸铁 B:AB 杆为铸铁, CD 杆为低碳钢 C:AB杆为低碳钢, CD 杆为铸铁 D:AB 杆为低碳钢, CD 杆为低碳钢 |
|
 |
A:是杆件轴线上的荷载; B:是杆件截面上的内力; C:与杆件的截面面积有关; D:与杆件的材料有关 |
|
图示传动轴中各轮的外力偶矩分别为MA=20kN.m,MB=5kN.m,MC=10kN.m,MD=5kN.m,那么四个轮子布局中最合理的是( )

|
A:图(a ) B:图(b ) C:图(c ) D: |
|
 |
A:平衡条件求出所有未知力; B:平衡条件求出某些未知力; C:力系的简化求未知力; D:力系的合成或分解求未知力 |
|
4.图示ABC杆,固定端A的反力是( )

| |
|
A:XA=P,YA =0,MA=Pl; B:XA=0,YA=0,MA=Pa C:XA=P,YA=0,MA=Pl; D:XA=P,YA=0,MA=Pa |
|
对物体的外效应。 |
A:加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B: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C:加上或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D: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 |
|
2.图示中力多边形自行封闭的是 ( )
|
A:图(a ); B:图(b ); C:图(c ); D:图(d ) |
|
图示中四个力F1、 F2、 F3、F4 对 B 点之矩是 ( ) |
A:m B (F1)=0 B:m B (F2)=F 2l C:mB(F3)=F 3lcos45° D:m B (F4)=F 4l |
|
线。这是 ( ) |
A: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变形体。 B:静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刚体。 C:静力学是研究杆件稳定的。 D:静力学是在塑性范围内,大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截能力。 |
|
( ) |
A:A:适用于刚体 B:B:适用于刚体和弹性体 C:C:适用于所有物体 D:D:只适用于平衡的刚体 |
|
右图所示铆钉连接,铆钉的挤压应力为( )。
 |
A: ; B: ; C: ; D: 。 |
|
的( )无关。 |
A: 荷载 B: 长度 C: 材料 D:截面形状和尺寸 |
|
)。 |
A: 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为零 B: 各力在任一轴上投影之代数和为零 C: 各力汇交于同一点 D: 力系对任意点的矩之和为零 |
|
支座约束和载荷如右下图所示的简支梁, 用积分法求C处的挠度时,边界条件为( )。 |
A: B: C: D: |
|
 |
A: 会产生环向正应力 B: 单位长度扭转角为Tl/GIp C: 扭转角为T/GIp D: 没有轴向正应力 |
|
分配弯矩 是() |
A:跨中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 B:A端转动时产生的A端弯矩 C:A端转动时产生的B端弯矩 D:B端转动时产生的A端弯矩 |
|
下图所示三根梁的EI、杆长相同,它们的固定端的弯矩之间的关系是()?  |
A:三者的固定端弯矩不同 B:(1)、(2)的固定端弯矩相同 C:(2)、(3)的固定端弯矩相同 D:三者的固定端弯矩相同 |
|
图示虚拟状态是为了求()  |
A:A点线位移 B:A截面转角 C:A点竖向位移 D:A点水平位移 |
|
图示结构位移法方程中的系数k11=()?  |
A:11i B:5i C:9i D:8i |
|
绘制图示结构的弯矩图。弯矩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
 |
A:拉伸与压缩; B:剪切; C:扭转; D:平面弯曲 |
|
能就是。 |
A:一个力; B:一个力与一个力偶; C:一个合力偶; D:一个力矩 |
|
 |
A:分析作用在构件上的力,分清已知力与未知力的关系。 B: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建立已知力与未知力。 C:应用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确定全部未知力 D:确定研究对象,取分离体 |
|
 |
A:弹性模量 B:截面面积 C:杆长 D:轴力 |
|
的有( ) |
A:主矢和主矩均相等 B:主矢相等,主矩不相等 C:主矩相等,主矢不相等 D:主矢和主矩均不相等 |
|
 |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极限 D:强度极限 |
|
( ) |
A:任何平面力系都具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式 B:任何平面力系只能列出三个平衡方程式 C: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式的基本形式中,两个投影轴必须垂直 D:平面力系如果平衡,则该力系在任意选取的投影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必为零 |
|
。 |
A:主矢的大小、方向与简化中心无关 B:主矩的大小、转向一定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C: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何一点简化结果为一合力 D: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不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结果均不可能为一合力 |
|
 |
A:力矩与力偶矩的量纲相同 B:力不能平衡力偶 C:一个力不能平衡一个力偶 D:力偶对任一点之矩等于其力偶矩,力偶中两个力对任一轴的投影代数和等于零 |
|
。 |
A:杆的材质 B:杆的长度 C:杆承受压力的大小 D:杆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
|
计算图示梁A、C支座的支座反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