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焦作职工医学院预防医学(高起专)网上考试答案
 |
A:慢性病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造成的 B:慢性病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措施 C:可以通过危险因素的干预来控制发病率 D:慢性病是无法预防的 |
|
 |
A:慢性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首要原因 B:全球疾病总负担主要是由慢性病所致 C:慢性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D:慢性病发病率比传染病发病率低 |
|
 |
A: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B:传染源数量及排出病原体的频率范围 C: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效果 |
|
 |
A:传播途径 B:传播过程 C:流行过程 D:传播机制 |
|
( ) |
A:流行过程 B:传播过程 C:传播机制 D:传播途径 |
|
 |
A: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 B:人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 C:病因、宿主、环境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
 |
A:绝大多数都可以治愈 B:绝大多数都不可以预防 C:绝大多数都可以治疗,也可以治愈 D:绝大多数都可以治疗,但不可以治愈 |
|
 |
A:经常特定地区特定人群中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B:以动物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遍的疾病 C:病原体不依靠人就能在自然界繁衍并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 D:病原体不依靠人就能在自然界能在野生动物中繁衍,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的疾病 |
|
 |
A:传染病患者被治愈或被移走、传染源污染的外环境已得到最终的消毒、所有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后无续发病例发生 B:传染病患者已被隔离 C:传染源污染的外环境已得到最终的消毒 D:传染病的接触者得到被动免疫保护 |
|
 |
A:Ⅳ级 B:Ⅲ级 C:Ⅱ级 D:Ⅰ级 |
|
 |
A:口腔炎 B:贫血 C:易兴奋 D:震颤 |
|
入量,一般认为适宜的脂肪供能占总热能的( ) |
A:10%~l5% B:60%~70% C:20%~30% D:30%~40% |
|
 |
A:蛋白质含量低 B:蛋白质被纤维包裹,不易与消化酶接触 C:膳食纤维含量多 D:与脂肪含量有关 |
|
 |
A:乳母 B:青少年 C:成年男子 D:婴幼儿 |
|
 |
A: 严重空气污染 B: 严重的急性食物中毒 C: 严重的职业中毒事件 D: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
 |
A:以人为本 B:以社会影响为本 C:以医院财产为本 D:以医务人员为本 |
|
 |
A:接触后1-2小时内 B:接触后24小时之内 C:接触后72小时内 D:接触后一周之内 |
|
 |
A:医务人员工作时间过长 B:医院病房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C:医务人员被殴打 D:用药不规范 |
|
 |
A:自然灾害 B: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 C: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员伤亡 D:恐怖活动 |
|
院令第376号,于何时起公布施行( ) |
A:1989年9月1日 B:1987年5月1日 C:2003年5月7日 D:2002年5月1日 |
|
 |
A:药物配伍禁忌 B:医务人员加班 C:医院工作场所暴力 D:医院食品被污染 |
|
 |
A:连体工作服 B:正压防护服 C:防护鞋 D:乳胶手套 |
|
 |
A:物的管理 B:规章制度的落实 C:安全培训 D:医疗过程管理 |
|
 |
A:X放射线 B:消毒时的紫外线 C:地面消毒的挥发性物质 D:工作时间过长 |
|
 |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 C:省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
|
 |
A:正常人 B: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 C:疾病期 D:青少年 |
|
 |
A:三级预防并重 B: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C:以三级医院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辅 D:鼓励病人共同参与和支持病人自我管理 |
|
 |
A:生物性、化学毒物中毒、物理性 B:病毒性、细菌性、生物毒素性 C:生物性、物理性、放射性 D:病毒性、细菌性、化学性 |
|
共卫生事件并做出相应报告的往往是( ) |
A:病人 B:居民 C:医院 D:医生 |
|
 |
A: 限制食盐, 适当补钾 B: 限制热量 C: 限制钙的摄取 D: 限酒 E: 限制精制糖的摄取 |
|
 |
A: 遗传咨询 B: 康复治疗 C: 产前检查 D: 筛查 |
|
( ) |
A: 蛋白质含量高 B: 赖氨酸含量高 C: 无机盐和维生素B族含量高 D: 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优于肉、蛋类 E: 蛋氨酸含量高 |
|
法包括( ) |
A: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B:横断面调查 C: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
 |
A:劳动者的性别 B:劳动者的防护 C:暴露的浓度 D:暴露的时间 E:粉尘的化学性质 |
|
 |
A:半熟的动物内脏 B:剩米饭 C:生腌蟹 D:泡发数日的木耳 E:凉拌海虾 |
|
 |
A:健康咨询 B:筛查 C:免疫接种 D:化学预防 E:预防性治疗 |
|
 |
A:合理膳食 B:适量运动 C:精力充沛 D:心理平衡 E:戒烟限酒 |
|
 |
A:2003年非典 B:2009年甲型H1N1流感 C:2014年脊髓灰质炎 D:2014年西非埃博拉 E:2020年新冠肺炎 |
|
 |
A:发病率升高 B:健康者迁入 C:易感者迁出 D:诊断水平提升 E:病程延长 |
|
按等级分类,请简述这个分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