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南阳理工学院多媒体技术(专升本)网上考试答案
 |
A:256 B:32 C:64 D:128 |
|
 |
A:不是对每个样值都进行量化,而是预测下一个样值 B:不进行预测器和量化器的设计 C:预测器随着输入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D:预测器固定不变 |
|
 |
A:无失真压缩法是一种常用的压缩编码,也就是熵压缩法 B:失真压缩法是一种常用的压缩编码,也就是熵编码 C:常用的压缩编码方法分为:冗余压缩法、无失真压缩法、失真压缩法三种 D:常用的压缩编码方法分为:无失真压缩法.失真压缩法两种 |
|
 |
A:传播 B:传输 C:网络 D:接口 |
|
 |
A:FDDI B:100VG-LAN C:ATM D:100BASE-T |
|
色原理生成的。 |
A:RVG(红黄绿) B:WRG(白红绿) C:RGB(红绿蓝) D:CMY(青品红黄) |
|
 |
A:240 times;180分辨率、24位真彩色、15帧/秒的帧率 B:320 times;240分辨率、30位真彩色、25帧/秒的帧率 C:320 times;240分辨率、30位真彩色、30帧/秒的帧率 D:640 times;480分辨率、16位真彩色、15帧/秒的帧率 |
|
数是8位,则每秒存储数字音频信号的字节数是( )。 |
A:344.531K B:43.066K C:44.1K D:352.8K |
|
 |
A:采样频率 B:采样量化位数 C:声道数 D:压缩方式 |
|
 |
A:熵压缩法会减少信息量 B:熵压缩法是有损压缩法 C:熵压缩法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原始数据 D:熵压缩法的压缩比一般都较大 |
|
 |
A:音色数目 B:发音数 C:音乐的兼容性 D:采位样数 |
|
 |
A:电容技术触摸屏 B:电阻技术触摸屏 C:表面声波触摸屏 D:红外技术触摸屏 |
|
,高7.125英寸,对角线长12.25英寸,为了清晰地显示1024×768的分辨率,需要( )点间距。 |
A:0.28mm B:0.25mm C:0.24mm D:0.27mm |
|
储器,它是( )。 |
A:随机存储器 B:可擦写光盘 C:只读光盘 D:硬盘 |
|
 |
A:BMP B:TXT C:GIF D:JPG |
|
 |
A:1972年,Philips展示播放电视节目的激光视盘 B: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推出Macintosh系统机 C:1986年,Philips和Sony公司宣布发明了交互式光盘系统CD-I D:1987年,美国RCA公司展示了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DVI |
|
 |
A:音频、视频 B:声卡、光盘 C:动画、影像 D:文字、图像 |
|
一个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 )。 |
A:Macintosh B:DVI C:Amiga D:CD-I |
|
 |
A:感觉媒体 B:显示媒体 C:表示媒体 D:存储媒体 |
|
 |
A:亮度,饱和度,颜色 B:亮度,饱和度,色调 C:亮度,对比度,颜色 D:亮度,色调,对比度 |
|
 |
A:模数转换和YUV到RGB的转换 B:数模转换和RGB到YUV的转换 C:模数转换和RGB到YUV的转换 D:数模转换和YUV到RGB的转换 |
|
一幅彩色静态图像(RGB),设分辨率为1024×1280,每一种颜色用8bit表示,则该幅彩色静态图像的数据量为( ) |
A:1024 times;1280 times;8 times;2 bit B:1024 times;1280 times;8 times;3 bit C:1024 times;1280 times;3 times;8 times;30 bit D:1280 times;1024 times;3 times;8 times;25 bit |
|
。 |
A:音频采样 B:音频量化 C:语音识别 D:音频编码 |
|
 |
A:输入分辨率与扫描仪的精度成反比关系 B:输入分辨率与扫描仪的精度无关 C:分辨率越高,采样图像的清晰度越高 D:分辨率越高,采样图像的清晰度越低 |
|
 |
A:16 B:26 C:36 D:46 |
|
可以是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和扫描仪等。 |
A:RS232 B:IDE C:EIDE D:SCSI |
|
和预测值之间的差,达到压缩的目的。 |
A:ADPCM B:DPCM C:LZW D:都不是 |
|
是( )对所有变换样只用固定长度均匀量化进行编码所需的总数。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随机 |
|
 |
A:预测编码是一种只能针对空间冗余进行压缩的方法 B:预测编码是根据某一种模型进行的 C:预测编码需将预测的误差进行存储或传输 D:预测编码中典型的压缩方法有DPCM、ADPCM |
|
作中编辑与查询。 |
A:4 B:6 C:3 D:5 |
|
它对同步信息的( )具有服务质量保证。 |
A:处理 B:管理 C:传播 D:实现 |
|
 |
A:手工操作 B:命令行界面 C:图形用户界面 D:纸质媒体界面 |
|
 |
A:多媒体信息的产生,获取和处理 B:多媒体信息的表现 C: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D: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与分布 E:成组通信与协调及分布应用 |
|
 |
A:多媒体综合性 B:资源分散性 C:运行实时性 D:操作交互性 E:系统透明性 |
|
 |
A:异步分布式交互 B:同步分布式交互 C:混合分布式交互 |
|
 |
A:媒体控制接口在控制音频、视频等外围设备方面,提供与设备无关的应用程序。 B:提高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 C:指定在后续命令中的设备 D:指定设备名、设备元素或两者同时指定 |
|
 |
A:应用广泛 B:跨平台性 C:高质量和高性能 D:出色的编程特性 E:网络透明性 |
|
 |
A:初始化部分,设置OpenGL的状态开关 B:设置观察坐标系下的取景模式和取景框位置及大小 C:使用OpenGL的库函数构造几何物体对象的数学描述 D:将界面分析结果综合成设计决策,进行界面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
|
 |
A:系统命令 B:需求命令 C:基本命令 D:扩展命令 |
|
 |
A:初始检索说明 B:相似性匹配 C:特征调整 D:重新检索过程 |
|
 |
A:空间基 B:平面基 C:标记 D:标记的图形属性 |
|
 |
A:关系型 B:层次型 C:网络型 D:段落型 |
|
 |
A:节点 B:链 C:热标 D:宏节点 |
|
 |
A:信息加工 B:信息传输 C:信息保存 D:信息采集 |
|
 |
A:会议终端 B:多点转发服务器 C:信道 D:控制管理软件 |
|
 |
A:网络环境 B:多点传送 C:编解码器 D:会议控制 |
|
 |
A:知识提供/传授者 B:学习者 C:教学管理者 D:技术提供者 |
|
 |
A:异步式远程教学 B:同步式远程教学 C:交互式实时远程教学 |
|
 |
A:建模、变换 B:图像增强、双缓存动画 C:颜色模式设置 D:光照和材质设置 E:纹理映射、位图显示 |
|
 |
|
|
 |
A:高档交互式 B:桌面交互式 C:低速网交互式 D:空间交互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