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陇东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习平台化工专业实验(专升本)网上考试答案
段的水称为二次水。制取时必须弃去( )。 |
A:头、尾各1/3容积的水 B:头、尾各1/5容积的水 C:开头制备的1/4容积的水 D:头、尾各1/4容积的水 |
|
 |
A:物质的组成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B:超纯物质一定满足基准试剂对纯度的要求 C:试剂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很稳定 D:试剂最好有比较大的摩尔质量 |
|
 |
A:实际变色范围可能会与理论变色范围有差异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变色越敏锐 C:对于单色指示剂,随着指示剂用量的增加,其变色范围向pH增大的方向发生移动 D:指示剂在滴定终点颜色的改变尽量是无色→有色、浅色→有色 |
|
 |
A:甲醇 B: 乙二醇 C:甲醚 D:乙醚 E:甲乙醚 |
|
 |
A:慢速滤纸 B:中速滤纸 C:快速滤纸 D:普通滤纸 |
|
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δ值( )。. |
A:只取决于该体系的[H+]或pH值 B:只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с C: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的c D:只取决于该体系的离解常数 |
|
 |
A:盐酸 B:硼砂 C:氢氧化钠 D:EDTA |
|
 |
A:热过滤与常压过滤法的操作基本不相同 B:减压过滤采用普通玻璃漏斗 C:热过滤漏斗采用长颈漏斗 D:减压抽滤装置包括过滤器、抽滤瓶、缓冲瓶和抽气泵 |
|
H 3PO 4的pK a1=2.12,pK a2=7.2,pK a3=12.36。当pH=10时,磷酸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
A:H3PO4 B:H2PO4- C:HPO42- D:PO43- |
|
是( )。 |
A:多次平行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B:数值随机可变 C: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D: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 |
|
 |
A:溶液pH =11.32,读数有四位有效数字 B:0.0150g试样的质量为4位有效数字 C:测量数据的最后一位数字不是准确值 D:从50 mL滴定管中,可以准确放出5.000 mL 标准溶液 |
|
 |
A:天平左、右臂不等长造成的称量误差 B:滴定管在制作时实际内径比要求的小造成的误差 C:所用试剂潮解造成的误差 D:操作者对指示剂变色辨认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误差 |
|
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
A:化学计量点 B:滴定分析 C:滴定 D:滴定终点 |
|
 |
A:克氏烧瓶内所装试样量应大于瓶容积的1/2 B:旋开三通管螺旋夹,加热水蒸气发生器至沸腾,可加适量助沸剂 C:当三通管向外喷气,关冷凝水,开螺旋夹,不向克氏烧瓶试液中通气 D:当蒸馏完毕时,应先开螺旋夹,再停止加热 |
|
用0.1000 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Ac(pK a=4.74)的实验中,滴定的突跃范围为7.7~9.7;若用0.1000mol/L的NaOH 标准溶液去滴定某弱酸(HB)时(pK a=2.74), 此时的滴定突跃范围将是( )。 |
A:8.7~10.7 B:6.7~9.7 C:6.7~10.7 D:5.7~9.7 |
|
 |
A:[H+][OH-]的乘积增大 B:[H+][OH-]的乘积减小 C:[H+][OH-]的乘积不变 D: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增加 |
|
浓度为0.1 mol/L的下列酸,能用NaOH溶液直接准确滴定的是( )。 |
A:HCOOH(pKa=3.45) B:H3BO3(pKa=9.22) C:NH4NO3(pKb=4.74) D:H2O2(pKa=12) |
|
 |
A:对照实验 B:用两组测量数据对照 C:增加平行测量次数 D:进行仪器校准 |
|
 |
A:直接滴定 B:返滴定 C:间接滴定 D:沉淀滴定 |
|
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紫外光照射 B:超滤 C:通CI2气 D:皆不可 |
|
测定CaCO 3的含量时,加入一定量过量的HCl标准溶液与其完全反应,过量部分HCl用NaOH溶液滴定,此滴定方式属( )。 |
A:直接滴定方式 B:返滴定方式 C:置换滴定方式 D:间接滴定方式 |
|
?( ) |
A:分馏 B:常压蒸馏 C:间歇式萃取法 D:连续式萃取法 |
|
 |
A:丁酸 B:丁醛 C:丁醇 D:2-丁酮 E:1-丁烯 |
|
当 用已知标准浓度的 NaOH 溶液滴定 HAc 溶液达终点时,若滴定管尖还挂有一滴碱液,则 ( )。 |
A:直接读数 B:将此一滴碱液滴入锥瓶后读数 C:滴定失败,重新滴定 D:估计出这一滴碱液的体积 |
|
用0.1000mol/L NaOH滴定0.1000 mol/L HCl时,pH突跃范围为4.30 ~9.70,若用1.000 mol/L NaOH滴定1.000 mol/L HCl时,pH突跃范围为( )。 |
A:3.30~10.70 B:5.30~8.70 C:3.30~7.00 D:4.30~7.00 |
|
本实验中所取样品湿含量的测取方法为( )?? |
A:(G瓶+?G湿)-(G瓶+?G干)?? B:(G瓶+?G干-?G瓶)/(G瓶+?G湿-?G瓶)?? C:(G瓶+?G湿)-(G瓶+?G干)/(G瓶+?G湿-?G瓶)?? D:(G瓶+?G湿)-(G瓶+?G干)/(G瓶+?G干-?G瓶)?? E:以上C?和D都可以? |
|
。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过失误差 |
|
比是( ) |
A:3:3:1 B:3:2:3 C:6:4:1 D:9:6:1 E:3:2:1 |
|
,还有( )。 |
A:基准Na2CO3 B:草酸 C:硼砂 D:盐酸 |
|
 |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反应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高,其准确度不一定高 B:偶然误差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系统误差只影响准确度 C:精密度和准确度都与真值有关 D: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高的精密度意味着高的准确度 |
|
的分析结果表达式合理的为( )。 |
A:(25.48 plusmn; 0.1) % B:(25.48 plusmn; 0.13) % C:(25.48 plusmn; 0.135) % D:(25.48 plusmn; 0.1348) % |
|
 |
A:KMnO4 B:NaOH C:K2Cr2O7 D:FeSO4 |
|
 |
A:水 B:碳酸 C:乙酸 D:乙醇 E:苯酚 |
|
 |
A:测定次数越多越好 B:偶然误差只影响精密度 C:偶然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准确度的高低 D:偶然误差不能消除 |
|
 |
A:外消旋体一定没有旋光性 B:外消旋体一定含有手性碳原子 C:.(2R,3S)-酒石酸是外消旋体 D:外消旋体是一对对映体等量的混合物 E:外消旋体拆分后得到手性分子 |
|
 |
A:果糖 B:脱氧核糖 C:甘露糖 D:半乳糖 E:葡萄糖 |
|
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是( ) |
A:异头物 B:端基异构体 C:非对映体 D:对映体 E:差向异构体 |
|
 |
A:氢键 B:疏水作用 C:二硫键 D:范德华力 E:盐键 |
|
 |
A:. 酐键 B:. 醚键 C:. 酯键 D:. 苷键 E:.酰胺键 |
|
 |
A:非共轭的 B:反式的 C:偶数碳 D:顺式的 E:无支链 |
|
 |
A:α-丁酮酸 B:α-羟基丁酸 C:β-丁酮酸 D:β-羟基丁酸 E:丙酮 |
|
 |
A:1,1-二甲基环丙烷 B:1,4-二溴环己烷 C:1,2-二氯环戊烷 D:1-甲基-2-氯环丁烷 E:1-甲基-3-乙基环己烷 |
|
含有β-糖苷键的是( ) |
A:. 淀粉 B:. 纤维二糖 C:. 糖原 D:. 乳糖 E:纤维素 |
|
 |
A:脑磷脂 B:蛋白质 C:磷脂酸 D:对氨基苯磺酸 E:氨基酸 |
|
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是一对对映异构体,也是一对差向异构体。 ( ) |
A:true B:false |
|
轭脂肪酸。 ( ) |
A:true B:false |
|
旋光度为零。 ( ) |
A:true B:false |
|
。 ( ) |
A:true B:false |
|
( ) |
A:true B:false |
|
淀粉是由α-D-葡萄糖,通过α-1,6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 ) |
A:true B:false |
|
阻力损失;而其可能的好处则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湍流程度。 |
A:正确 B:错误 |
|
 |
A:true B:false |
|
烷烃中各级氢的活性顺序是3° gt;2° gt;1°,氯代反应比溴代反应的速度快。 ( ) |
A:true B:false |
|
) |
A:true B:false |
|
核酸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多核苷酸链。 ( ) |
A:true B:false |
|
 |
A:true B:false |
|
 |
A:true B:false |
|
手性分子。 ( ) |
A:true B:false |
|
(Cl2、Br2)发生取代反应,而烯烃与X2(Cl2、Br2)发生加成反应。 |
A:true B:fal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