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陇东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习平台土壤肥料学(专升本)网上考试答案
 |
A: 逐渐提高 B: 逐渐降低 C: 保持不变 D: 略有变化 |
|
 |
A: 磷酸铵 B: 硝酸磷肥 C: 磷酸二氢钾 D: 碳酸氢铵 |
|
 |
A: 养分含量低 B: 过黏或过砂 C: 降雨少,干旱 D: 多方面的因素 |
|
 |
A:普钙; B:碳酸氢铵 C:尿素; D:氯化钾 |
|
 |
A:硫酸铵 B:硝酸钠 C:尿素 D:碳酸氢铵 |
|
 |
A:优先施于水稻 B:优先施于旱作 C:水旱等量施 D:??重水轻旱 |
|
 |
A: 基本保持不变 B: 经常变化 C: 于土壤质地有关 D: 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
|
 |
A: 老叶 B:幼叶 C:老叶和幼叶 D:根部 |
|
 |
A: 作物养分吸收 B: 土壤养分贮量有限性 C: 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D: 获得高产 |
|
般是 |
A: 80:A~A00:A B: D0:A~50:A C: B5:A~C0:A D: A5:A~B0:A |
|
 |
A:氮气浓度低 B:氧气浓度高 C:二氧化碳浓度高 D:二氧化碳浓度低 |
|
粘粒矿物固定NH4+的能力为___________。 |
A:蒙脱石 gt;水云母 gt;高岭石 B:水云母 gt; 蒙脱石 gt;高岭石 C:高岭石 gt;水云母 gt; 蒙脱石 D:无差异 |
|
 |
A: 作物吸收磷的能力 B: 土壤酸碱反应 C: 肥料颗粒的大小 D: 耕作栽培措施 |
|
 |
A: 有机质的含量 B: 腐殖酸的含量 C: 氮磷钾的含量 D: 有机质和腐殖酸的含量 |
|
( ) |
A:供肥性、保肥性、耕作性 B: 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 C:保肥性、供肥性、氧化还原性 D: 保水性、保肥性、氧化还原性 |
|
 |
A: 增加氮肥的施用 B: 增加磷肥的施用 C: 减少氮肥的施用 D: 减少磷肥的施用 |
|
原因是 |
A: 光合作用弱 B: 根系吸收其它养分少 C: 光合产物不能向籽粒运输 D: 蛋白质合成受阻 |
|
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 |
A:单糖 gt;粗蛋白质 gt;纤维素 gt;木质素 B:多糖 gt;粗蛋白质 gt;半纤维素 gt;纤维素 C: 半纤维素 gt;简单蛋白质 gt;脂肪 D:木质素 gt;半纤维素 gt;纤维素 gt;粗蛋白质 |
|
水解性酸度是用____________溶液浸提土壤,将土壤中H+、Al3+离子交换到土壤溶液中所显示的酸度。 |
A:中性盐 B:弱酸强碱盐 C:强酸弱碱盐 D:弱酸弱碱盐 |
|
 |
A: 钙镁磷酸盐 B: 有机磷酸盐 C: 铁铝磷酸盐 D: 有机和无机磷酸盐 |
|
_______ |
A:旱田土壤 B:水田土壤 C:任何土壤 |
|
( ) |
A:12%N,12%P2O5?,12%K2O? B:12%N,12%P,12%K C:12?N:12?P2O5:12?K2O D:12%N2O,12%?P2O5?,12%?K2O? |
|
_______ |
A:胡敏素 B:胡敏酸 C:富里酸 D:A+B+C |
|
 |
A: NHD+,并起生理生化作用 B: NOC—累积 C: 蛋白质 D: 核酸 |
|
土壤中的CaHPO4?、?MgHPO4是( )。 |
A:水溶性磷; B:弱酸溶性磷; C:?难溶性磷 D:热溶性磷 |
|
 |
A:脱硅富铝化 B:有机质累积 C:粘粒淋溶淀积 D:A+B+C |
|
 |
A: 黏土矿物增多 B: 养分流失 C: 有机质累积 D: 铝相对增多 |
|
 |
A: 作物产量比较低的田 B: 作物平均产量比较低的田 C: 作物平均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 D: 作物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 |
|
和作物的吸收量以及 |
A: 栽培耕作制度 B: 灌溉条件 C: 肥料利用率 D: 土壤物理性状 |
|
 |
A: 母质 B: 生物 C: 地形 D: 时间 |
|
 |
A: 硝酸根的淋失 B: 铵的固定 C: 转化为有机形态的氮 D: 氨的挥发 |
|
 |
A:土壤容重 B:土壤孔隙度 C:土粒相对密度 D:土壤孔隙比 |
|
下列粘土矿物中,哪一种阳离子代换量最高?(??)? |
A:高岭石? B:水云母 C:蛭石 D:蒙脱石? |
|
 |
A:根毛区 B:分生区 C:伸长区 |
|
 |
A: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大气 B: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 C: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D:土壤空气中水气含量低于大气 |
|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关于城市土壤的监测采样,说法正确的是() |
A:分两层采样 B:分三层采样 C:监测点以网距2000m的网格布设为主 D:各层单独取样监测 |
|
 |
A:土温比阴坡高 B:有机质较北坡高 C:多生长高大木质植物 D:多生长低矮草本植物 |
|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下列哪些指标属于土壤环境监测重点项目?() |
A:铜 B:阳离子交换量 C:滴滴涕 D:有机质 |
|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中项目的分析。() |
A:pH值 B:阳离子交换量 C:元素有效态含量 D:有机质 |
|
 |
A:方向朝南,确保阳光照射土壤 B:通风良好 C: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D:整洁无尘污染 |
|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调查时,样品标签应注明哪些内容?() |
A:采样时间 B:采样地点 C:监测项目 D:采样深度 |
|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下列关于土壤样品保存时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保留半年 B:预留样品保留2年 C:有争议样品保留5年 D:仲裁样品永久保存 |
|
 |
A:土层深浅 B:海拔高度 C:土壤颜色 D:坡向与坡度 |
|
 |
A:2:1型粘土矿物CEC大于1:1型粘土矿物 B:粘粒含量越低,CEC越大 C:土壤pH值越大,CEC越大 D:粘质土CEC小于砂质土 |
|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农田土壤监测单元的点位布设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 B: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C: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D: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
|
满足()。 |
A:打扫后采集表层5cm土样 B:打扫后采集表层20cm土样 C:采样点数不少于3个 D:采样点数不少于5个 |
|
确的是()。 |
A:种植一般农作物采0~20cm B: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0~60cm C:种植一般农作物采0~60cm D: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0~20cm |
|
 |
A:有机质 B:农药 C:土壤全氮量 D:土壤元素全量 |
|
的基本属性。( ) |
A:正确 B:错误 |
|
合堆沤产生的酸分解释放磷素养分 |
A:正确 B:错误 |
|
氮肥后施钾肥会减少土壤对钾的固定。( ) |
A:正确 B:错误 |
|
方法 |
A:正确 B:错误 |
|
液浓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A:正确 B:错误 |
|
言,重过磷酸钙和过磷酸钙符合“等量等效”的原则,但对喜硫作物水稻、玉米来说,重过磷酸钙的效果优于过磷酸钙 |
A:正确 B:错误 |
|
和非活性空隙,这些孔隙中的水分,对旱作有效性大的是毛管孔隙和非活性空隙中的水分。( ) |
A:正确 B:错误 |
|
同的条件下,粘土保持的水分虽多,但对作物的有效性最差 |
A:正确 B:错误 |
|
颗粒,胶粒是指直径为 10-7-10-9 mm ;而国际制的粉粒是指直径为0.02-0.002mm的土壤颗粒;物理性砂粒是直径为1-0.01mm的土壤颗粒。( ) |
A:正确 B:错误 |
|
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
A:正确 B: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