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郑州师范学院语文教学设计(专升本)网上考试答案
生联想而有所领悟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
|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概括 |
|
 |
A:缩写 B:扩写 C:续写 D:改写 |
|
 |
A: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B:自由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C:象征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D: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散文诗 |
|
) |
A:认知——情感——审美 B:认识——情感——行为 C:感知——理解——实践 D:感觉——感知——表象 |
|
 |
A:于瀚 B:魏书生 C:任小艾 D:钱梦龙 |
|
 |
A:创造性互动性综合性 B:情境性单一性综合性 C:情境性互动性复杂性 D:情境性互动性综合性 |
|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赫尔巴特 D:佩斯·泰洛奇 |
|
 |
A:《奏定学堂章程 B:《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C:《国文教科书》的编写 D:《中国文学教科书》的编写 |
|
7—9年级的学生识字数目为()个 |
A:1600—1800 B:2500.0 C:3000.0 D:3500.0 |
|
 |
A:学生 B:老师 C:学生和老师 D:家长 |
|
 |
A:《国语课程纲要》 B:中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C:《中国国文课程标准》 D:《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 |
|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学制 D:《中国亟宜遍设小学堂议》 |
|
 |
A:物质性的 B:活动性的 C:关系性的 D:精神性的 |
|
 |
A:教学做合一 B:寓教于乐 C:理论与实际结合 D:技能与应用结合 |
|
提议将国文改为() |
A:中文 B:语文 C:国文 D:汉语 |
|
 |
A: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B: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 |
|
 |
A:自测 B:自结 C:讨论 D:练习 |
|
 |
A:看板书 B:看普通话 C:看操作 D:与学生的交流 |
|
 |
A:简易性与操作性 B:理论性与实践性交流与示范性 C:简易性与操作性口语与应用结合 D:理论性与实践性简易性与操作性交流与示范性 |
|
 |
A: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B: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C: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 D:重视实用性 |
|
 |
A:做中学 B:讨论法 C:教授法 D:自学法 |
|
 |
A:忽视口语教育忽视文学教育脱离实际忽略知识教育 B:脱离语言实际忽视文学教育脱离应用实际忽略知识教育 C:忽视体育教育忽视口语教育脱离实际忽略知识教育 D:忽视体育教育忽视口语教育忽视文学教育脱离实际 |
|
 |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
|
 |
A:理论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
|
指的是() |
A:《唐诗三百首》《千字文》 B:《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C:《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D:《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
|
 |
A:6.0 B:7.0 C:8.0 D:9.0 |
|
 |
A:更适应与低年级 B:更有助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C:更有助于理解 D:更有利于提高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
|
 |
A:布鲁诺 B:布鲁纳 C:布卢姆 D:杜威 |
|
为() |
A:口头语言 B:口语训练 C:口语表达 D:口语交际 |
|
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