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信阳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题网上考试答案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的有限性 D:土地的等级差别 |
|
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
A:46 B:47 C:48 D:49 |
|
,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
A:4;2 B:3;2 C:4;3 D:2;3 |
|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
|
 |
A: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
|
 |
A: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C: 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在市场上按价值全部卖掉 D: 社会资本再生产需要的物质资料按价值全部买到 |
|
 |
A: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雇佣劳动制度 C:追求剩余价值 D: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
|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
|
 |
A: 剩余价值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
|
 |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D: 降低劳动力价值 |
|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C: 工人的劳动时间必须超过一定点 D: 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
|
 |
A: 观念上的货币 B: 现实的货币 C: 足值的金属货币 D: 纸币 |
|
 |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B: 私人劳动为尺度 C: 简单劳动为尺度 D: 抽象劳动为尺度 |
|
 |
A: 价值 B: 交换价值 C: 具体价值 D: 使用价值 |
|
) |
A: 货币的出现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
|
 |
A: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B: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 C: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D:所有权是一个法律范畴 |
|
 |
A: 社会生产关系 B: 社会生产力 C: 社会生产方式 D: 物质资料生产 |
|
 |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庸俗政治经济学 D: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
|
的是( )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垄断利润 D:平均利润 |
|
,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 |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
|
是1元,工作日为8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2元,而其他情况不变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 |
A:由50%变为100% B:由50%变为200% C:由100%变为300% D:由100%变为400% |
|
形式是( )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
|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
|
 |
A: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B:扩大就业 C: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
|
重要战略是( ) |
A:建立新的经济特区的战略 B:推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 C:'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D: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 |
|
 |
A:培育市场体系 B:加强经济管理 C:实行政企分开 D:优化产业结构 |
|
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能够引进资金和技术 D: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
|
) |
A:计划调控为主 B:间接调控为主 C:直接调控为主 D:经济调控为主 |
|
) |
A: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不同 B:各全民所有制企业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存在差别 C:各全民所有制企业属于不同所有者 D:各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
|
 |
A:价值如何实现 B:价值如何转移 C:剩余价值的转移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
|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B: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D: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
|
 |
A: 与地租成正比 B: 与银行存款利息成正比 C: 与地租成反比 D: 与银行存款利息成反比 |
|
 |
A: 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B: 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大量货币财富 C: 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手工工场的出现 |
|
 |
A: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B: Ⅰ ( v + m ) = Ⅱc C: Ⅰ(c+v+m)=Ⅰc+ Ⅱc D: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 三部分构成 |
|
 |
A: 资本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B: 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C: 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 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
|
 |
A: 固定资本 B: 流通资本 C: 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
|
 |
A: 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B: 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C: 与不变资本的节约成正比 D: 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 |
|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
|
 |
A: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商品的自然属性 C: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
|
) |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E: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