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陇东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习平台实用化学化工软件及应用基础(专升本)网上考试答案
 |
A: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 随温度的升高而较少 C: 温度变化不会造成影响 |
|
某一级不可逆催化反应在球形催化剂上进行,已知 ,反应速率常数 ,若要消除内扩散影响,球形催化剂的最大直径为( )cm。 |
A: 0.2 B:0.3 C: 0.4 D: 0.5 |
|
返混)对出口转化率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A: 30 B: 40 C:50 D: 60 |
|
一定时,当反应器( )时,两个反应器的总容积最小。 |
A: 第一个大于第二个 B: 第一个小于第二个 C:大小相同 |
|
在T amp;#8722;x图上,①为平衡曲线,②为最佳温度曲线,BCD为等温线,最大速率点为( )。  |
A: M B: N C:C D: D |
|
液相一级不可逆分解反应A→B+C于常温下在一个 全混流反应器(CSTR,MFR,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中等温进行。进口反应物浓度为 ,体积流量为 ,出口转化率为80%。因后续工段设备故障,出口物流中断。操作人员为此紧急停止反应器进料。半小时后故障排除,生产恢复。生产恢复时反应器内物料的转化率为( )。 |
A: 0.8 B: 0.9 C:0.9264 D: 0.8315 |
|
)。 |
A: 本征动力学的基础上减少了内外扩散的影响 B:本征动力学的基础上叠加了内外扩散的影响 C: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叠加了内外扩散的影响 D: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减少了内外扩散的影响 |
|
 |
A: 传质 B: 传热 C: 动量传递 D:物质传递 |
|
在T amp;#8722;x图上,①为平衡曲线,②为最佳温度曲线,AMN为等转化率曲线,最大速率点为( )。  |
A:M B: N C: C D: D |
|
反应 在间歇反应器中15℃下进行。已知一次加入反应物料50kg,其中 的浓度为 ,物料密度为 。反应为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 。当 时,在等温操作下的反应时间为( )。 |
A:30.6min B: 30min C: 20.6min D: 38min |
|
 |
A: 5 B: 6 C:7 D: 8 |
|
在一总长为4m的填充床中,气体以 的质量流率通过床层。床层体安装直径为3mm的球形催化剂颗粒,空隙率为0.45,气体密度为 ,其粘度为 。床层的压降为( )Pa。 |
A: 3200 B: 3300 C:3296 D: 3396 |
|
有一有效容积 ,送入液体的流量为 的反应器,现用脉冲示踪法测得其出口液体中示踪剂质量浓度变化关系为: ,其时间分布规律中的 为( )min。 |
A: 30 B: 40 C:33.33 D: 35 |
|
 |
A:大于30 B: 小于30 C: 等于30 |
|
 |
A:1-3 B: 2-5 C: 3-4 D: 2-3 |
|
 |
A: 分批式操作 B: 连续式操作 C: 半分批式操作 D:间断式操作 |
|
 |
A:结构变化 B:物理失活 C:化学中毒 D: 质量减少 |
|
 |
A:生产强度尽量大 B:气体通过床层阻力小 C:床层温度分布合理 D:运行可靠,检修方便 |
|
 |
A:反应物由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 B:反应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内表面 C: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吸附 D:吸附在活性中心的反应物进行化学反应 E:产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脱附 |
|
 |
A: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分布是均匀的 B:吸、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无关 C:每个活性中心只能吸附一个分子 D:吸附的分子之间互不影响 |
|
 |
A:液体沿填料表面向下流动,持液量小 B:气液接触界面近似等于填料表面积 C:气液传质过程可以按双膜理论计算 D: 液体沿填料表面向下流动,持液量大 |
|
 |
A:气体以小的气泡形式均匀分布,连续不断地通过气液反应层,保证了气、液接触面,使气、液充分混合,反应良好 B:结构简单,容易清理,操作稳定,投资和维修费用低 C:具有极高的储液量和相际接触面积,传质和传热效率较高,适用于缓慢化学反应和高度放热的情况 D:在塔的内、外都可以安装换热装置 E:和填料塔相比较,鼓泡塔能处理悬浮液体 |
|
 |
A:催化剂机械损耗小 B:返混小 C:结构简单 D:传热差 |
|
 |
A:结碳 B:粉尘 C: 粉化 D:惰性组分吸附 |
|
 |
A:反应体积急剧膨胀造成压力猛增,超过设备能够承受的压力 B:局部超温,使设备强度下降,在正常操作压力下爆炸 C:超温造成设备应力增大 D:设备腐蚀造成局部强度下降等 |
|
 |
A:烧结 B: 结碳 C:粉化 D:活性组分晶粒长大 |
|
 |
A:凝集流模型 B:多级混合槽模型 C:平推流模型 D:全混流模型 |
|
 |
A:入口浓度急剧增高 B:入口温度急剧增高 C:冷剂流量变小 D:冷剂温度增高 |
|
 |
A:颗粒流动类似液体,易于处理,控制 B:固体颗粒迅速混合,整个床层等温 C:颗粒可以在两个流化床之间流动、循环,使大量热、质有可能在床层之间传递 D:气体和固体之间的热质传递较其它方式高 E:流化床与床内构件的给热系数大 |
|
 |
A:严格控制温度、压力、浓度等操作参数 B:超限报警,联锁停车 C:安全阀,阻火器,防爆膜 D:排放可燃物 |
|
 |
A:气体的流动状态难以描述,偏离平推流,气泡使颗粒发生沟流,接触效率下降 B:颗粒在床层迅速混合,造成停留时间分布不均匀 C:脆性颗粒易粉碎被气流带走 D:颗粒对设备磨损严重 E:对高温非催化操作,颗粒易于聚集和烧结 |
|
反应和放热量大的反应( )。 |
A:正确 B:错误 |
|
)。 |
A:正确 B:错误 |
|
 |
A:正确 B:错误 |
|
 |
A:正确 B:错误 |
|
是凝集流模型的数学公式( )。 |
A:正确 B:错误 |
|
宏观反应速率的定义式为 ( )。 |
A:正确 B:错误 |
|
凝集流模型的连续函数公式只能写作 ( )。 |
A:正确 B:错误 |
|
作对生成目的产物有利( )。 |
A:正确 B:错误 |
|
恒算式的一般式为输入量=累积量-输出量( )。 |
A:正确 B:错误 |
|
转化率 ( )。 |
A:正确 B:错误 |
|
可逆反应过程在温度恒定时,随关键组分转化率 的增加,正反应速率 将随之下降;逆反应速率 将随之上升;总反应速率 将随之下降( )。 |
A:正确 B:错误 |
|
)。 |
A:正确 B:错误 |
|
 |
A:正确 B:错误 |
|
)。 |
A:正确 B:错误 |
|
 |
A:正确 B:错误 |
|
反应物需进入气相才能反应( )。 |
A:正确 B:错误 |
|
 |
A:正确 B:错误 |
|
( )。 |
A:正确 B:错误 |
|
以催化剂内表面积定义的反应速率为 ( )。 |
A:正确 B:错误 |
|
 |
A:正确 B:错误 |
|
 |
A:正确 B:错误 |
|
化剂和溶剂种类的影响,则不能称为本征动力学( )。 |
A:正确 B:错误 |
|
中变量和参数的物理意义不相同( )。 |
A:正确 B:错误 |
|
 |
A:正确 B:错误 |
|
催化剂有效因子 ( )。 |
A:正确 B:错误 |
|
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存在滞留膜,组份通过在滞留膜中稳定的分子扩散进行传质,传质阻力完全存在于滞留膜中( )。 |
A:正确 B:错误 |
|
返混的程度,现将这类反应器称为非理想流动反应器( )。 |
A:正确 B:错误 |
|
平均选择性 与在系统中反应掉的量成正比( )。 |
A:正确 B:错误 |
|
与本征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 |
A:正确 B: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