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起专)网上考试答案
方法来解决。 |
A:减小构件截面尺寸; B:以等面积的粗钢筋代替细钢筋; C:以等面积细钢筋代替粗钢筋; D:以等面积Ⅰ级钢筋代替Ⅱ级钢筋。 |
|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大构件截面高度; C:增加钢筋配筋量; D:改变截面形状。 |
|
 |
A:构件受拉区外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B:受拉钢筋内侧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C:受拉钢筋外侧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D: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
|
 |
A:等于按弹性分析方法确定的; B:等于按塑性分析方法确定的; C:大于按塑性分析方法确定的而小于按弹性分析方法确定的; D:大于按弹性分析方法确定的而小于按塑性分析方法确定的。 |
|
一级,则[ ]。 |
A:对纯弯承载力没有影响; B:对轴压和轴拉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相同; C:对轴压承载力没有影响; D:对大小偏压界限状态轴力承载力没有影响。 |
|
 |
A: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B:随着轴向力的减少而增加 C:小偏心受拉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D:大偏心受拉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
|
] |
A:对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比轴拉大; B:.对轴压和轴拉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相同; C:对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比轴拉小; D:对轴压和大小偏压界限状态轴力承载力的影响相同。 |
|
[ ]。 |
A: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 B: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C:偏心距的大小 D:受压一侧混凝土是否达到极限压应变值 |
|
有一种偏压构件(不对称配筋),计算得As= - 462mm2,则[ ]。 |
A:As按 - 462mm2配置; B:As按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配置; C:As按受压钢筋最小配筋率配置。 D:As可以不配置。 |
|
一矩形截面对称配筋柱,截面上作用两组内力,两组内力均为大偏心受压情况,已知M1 lt;M2,N1 gt;N2,且在(M1,N1)作用下,柱将破坏,那么在(M2,N2)作用下[ ]。 |
A:柱不会破坏; B:不能判断是否会破坏; C:柱将破坏; D:柱会有一定变形,但不会破坏。 |
|
按哪一组内力计算所得配筋量最大[ ] |
A:M=525 kN·m N=2050 kN B:M=525 kN·m N=3060 kN C:M=525 kN·m N=3050 kN D:M=525 kN·m N=3070 kN |
|
 |
A:增加箍筋; B:增加弯起筋; C:增加腹筋; D:增加截面尺寸。 |
|
 |
A:弯矩最大截面; B:剪力最大截面; C:弯矩和剪力都较大截面; D剪力较大,弯矩较小截面。 |
|
跨比可以使用[ ]。 |
A:计算剪跨比; B:广义剪跨比; C:计算剪跨比和广义剪跨比的较大值; D:计算剪跨比和广义剪跨比的较小值。 |
|
]。 |
A:斜拉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压破坏 D:剪压破坏 |
|
言[ ]。 |
A:斜拉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压破坏 D:剪压破坏 |
|
加以限制(不能过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 ]。 |
A:斜拉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压破坏; D:斜截面弯曲破坏。 |
|
 |
A:钢筋内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B:纵向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构件外边缘的距离 D:纵向受力钢筋重心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
|
筋混凝土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要求受压区高度x≥2as的原因是( )。 |
A:为了保证计算简图的简化 B:为了保证不发生超筋破坏 C:为了保证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能够屈服 D:为了保证梁发生破坏时受拉钢筋能够屈服。 |
|
在T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b'f内,( )。 |
A:压应力均匀分布 B:压应力按抛物线型分布 C:压应力按三角形分布 D:压应力部分均匀分布,部分非均匀分布。 |
|
置在( ) |
A:1、2、5跨 B:1、2、4跨 C:1、3、5跨 D:2、4跨 |
|
 |
A: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B:采用高强钢筋 C:增大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D: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
|
 |
A:控制箍筋的配筋率 B:保证箍筋和斜裂缝相交 C:防止出现斜压破坏 D:保证箍筋的直径不致太大 |
|
 |
A:随外荷载增大而增大 B:随钢筋强度增加而增大 C:随钢筋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增加而增大 D: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
|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设计时,当受压区x lt;2as’ 时,表明( )。 |
A:受拉钢筋不屈服 B:受压钢筋不屈服 C:受拉、受压钢筋均不屈服 D:应加大截面尺寸 |
|
 |
A:显著提高斜裂缝开裂荷载 B:防止斜压破坏的出现 C:使斜压破坏转化为剪压破坏 D: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抗剪承载力 |
|
土及钢筋强度给定,则配筋率ρ越大( )。 |
A:破坏时受压区高度越大 B:破坏时的变形越大 C:破坏时受压区边缘的压应变越大 D:破坏时受拉钢筋的应变越大 |
|
 |
A:荷载大小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计算受压区高度 D:箍筋用量 |
|
 |
A:混凝土强度有关 B:配筋强度fyAs有关 C: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都有关 D: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都无关 |
|
 |
A:纵向受力钢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B:纵向受力钢筋形心到构件外表面的距离 C:箍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D:纵向受力钢筋的合力点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
|
 |
A:当计算最大裂缝宽度超过允许值不大时,可以通过增加保护层厚度的方法来解决 B:受弯构件截面弯曲刚度随着荷载增大而减小 C: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中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D: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张拉钢筋的方法称为先张法 |
|
 |
A:预加应力 B:结构自重 C:温度应力 D:爆炸冲击力 |
|
 |
A:安全性 B:适用性 C:耐久性 D:都不正确 |
|
 |
A:梁截面两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B:梁剪弯段区段内,如果剪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将会出现弯剪斜裂缝 C:截面尺寸对于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的影响都很大 D: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抗剪承载力略高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的抗剪承载力 |
|
 |
A:拉弯破坏 B:斜拉破坏 C:剪压破坏 D:斜压破坏 |
|
 |
A:弯形破坏 B:扭形破坏 C:剪形破坏 D:弯扭形破坏 |
|
 |
A: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压钢筋配置越多越好 B: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的 C:实际工程中没有真正的轴心受压构件 D: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高 |
|
 |
A:HPB300 B:HRB335 C:HRB400 D:RRB400 |
|
 |
A:强度高 B:耐久性好 C:耐火性好 D:抗裂性好 |
|
 |
A:强度提高 B:强度降低 C:塑性降低 D:塑性提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