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平顶山学院仪器分析(专升本)网上考试答案
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 ) |
A:0.01pH 单位 B:0.05pH 单位 C:0.10pH 单位 D:0.15pH 单位 E:0.20pH 单位 |
|
种( ) |
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 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 D:利用有 pH 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技术 |
|
 |
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 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 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
|
 |
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 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
|
) |
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 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
|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pH 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 B:pH 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C:pH 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 D:pH 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 E:pH 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
|
) |
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 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 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 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 E:离子强度太高,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 |
|
( ) |
A:7.2~7.4 B:7.4~7.6 C:7.6~8.0 D:8.2~8.8 E:8.8~9.2 |
|
瑞典科学家 A.Tiselius 首先利用 U 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 |
A:1920 年 B:1930 年 C:1937 年 D:1940 年 E:1948 年 |
|
好时,最常用的改善分离方法是( ) |
A:程序升温 B:程序变流速 C:组合柱 D:梯度洗脱 E:均不对 |
|
 |
A:宽的流速范围,并能适于指定的溶剂 B: 宽的入口压力范围,并能适于所有的溶剂 C: 宽的流速范围和窄的入口压力范围 D: 窄的流速范围和宽的入口压力范围 E: 流速和入口压力范围能适应固定的溶剂 |
|
 |
A: 灵敏度高,最小检测量越大越好 B: 线性范围要宽,漂移要大 C: 灵敏度高,反映时间要快 D: 灵敏度高,反映时间要慢 E: 线性范围要窄,最小检测量越小越好 |
|
是( ) |
A:线性程序 B:线性-恒温 C:恒温-线性 D:恒温-线性-恒温 E:多种升温速度 |
|
 |
A: 比样品最高沸点高 10?C 左右 B: 比样品最高沸点低 10?C 左右 C: 比样品最高沸点高 40?C 左右 D: 比样品最高沸点低 40?C 左右 E: 室温 |
|
 |
A:先稳定载气的流量,再稳定其压强 B:先稳定载气的压强,再稳定其流量 C:压强和流量同时稳定 D:只需要稳定压强 E:只需要稳定流量 |
|
 |
A: 温度控制 B: 流动相 C: 气路 D: 载气纯度 E: 分析柱 |
|
 |
A:气相色谱仪只能分析气态样品 B:液相色谱仪可以分析液态样品 C:色谱仪要求的样品必须是混合物 D:气相色谱仪也能分析液态样品 E:色谱仪不适用于单一组分的样品 |
|
 |
A: 来源于对植物色素的分析 B: 采用了高效固定相 C: 分析速度很快 D: 有多种检测器 E: 使用高压流动相 |
|
属和某些非金属元素进行定量测定, 它广泛用于下述定量测定中的( ) |
A:低含量元素 B:元素定性 C:高含量元素 D:极微量元素 E:微量元素 |
|
择性地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能, 并从低能态(基 态)跃迁至高能态(激发态), 这种现象称为( ) |
A:折射 B:发射 C:吸收 D:散射 E:透射 |
|
范围为( ) |
A: 10nm~400nm B: 400nm~750nm C: 0.75nm~2.5mm D: 0.1nm~100cm E: 750nm~2000nm |
|
而进行分析检测的,即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 符合( ) |
A:多普勒效应 B:光电效应 C:朗伯-比尔定律 D:乳剂特性曲线 E:波粒二象性 |
|
 |
A:原子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 B:原子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 C:红外光谱和质谱 D:原子发射光谱和荧光光谱 E:原子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
|
 |
A:原子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 B:原子发射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C:红外光谱和 Raman 光谱 D: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E: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 |
|
确的是( ) |
A:质量和密度越大,沉降系数越大 B:质量越小,沉降系数越大 C:质量或密度与沉降系数无关 D:密度越大,沉降系数越小 E:质量和密度越小,沉降系数越大 |
|
 |
A: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 B: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地球重力相当于离心力的倍数 C: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乘积 D: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和 E: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差 |
|
) |
A:沉降运动 B:重力沉降 C:沉降速度 D:离心技术 E:向心力作用 |
|
作( ) |
A:向心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 C:离心运动 D:变速圆周运动 E:保持不动 |
|
 |
A:向心现象 B:离心现象 C:离心技术 D:向心技术 E:失重现象 |
|
 |
A:向心现象 B:离心现象 C:离心力 D:向心技术 E:失重现象 |
|
测量误差按性质可分为(???)误差? |
A:分别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粗大误差 D:周围环境 E:观测者 |
|
修理仪器时怎样拆气室( )?????? |
A:取掉气室上的黑胶管与橡胶堵头,取时用改锥等工具,将黑胶管从气室管上推掉,不要用手硬拉胶管,防止破坏胶管弹性。 B:取掉气室两端的包角和挡片,如小修螺钉拧松、挡片、包角不必拆下。 C:取下平行玻璃,泡在酒精中,如平行玻璃很牢,将气室位于酒精灯火焰上少加热即可取下。 |
|
在相同条件下()在极短时间内对一个量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 |
A:相同操作者 B:相同计量器具 C:相同方法 D:相同地点 E:相同使用条件 |
|
关系的光学因素有 |
A:杂散光 B:非平行光 C:非单色光 D:散射光和折射光 |
|
 |
A:达到规定的理论塔板数 B:分离度大于1.5 C:固定相和流动相比例适当 D:色谱峰拖尾因子在0.95-1.05之间 |
|
是什么 |
|
|
敏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