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内尺寸为120mm,其加工精度为GB/T 1804-f,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适合的计量器具。 |
|
某轴径为100mm,其加工精度为GB/T 1804-m,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适合的计量器具。
|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公称尺寸为ф30mm的轴颈,用标称尺寸为30mm的量块校零后,比较测量轴颈的示值为+10μm,若量块实际尺寸为30.005mm,试求被测轴颈的实际尺寸。
|
|
根据泰勒原则,对量规的通规和止规的结构形式有何要求?实际生产中是否必须绝对符合上述要求? |
|
国家标准如何规定量规尺寸公差带?为什么这样规定?
|
|
量规按用途可分为哪三种?各在什么场合下使用? |
|
根据国家检验标准确定Φ40h9的验收极限,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 |
|
根据国家检验标准确定Φ280D10的验收极限,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
|
|
已知某被测零件的尺寸为Φ80H9试选择一合适的测量器具,并确定其验收极限。 |
|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得塞规Φ32H8mm直径为:通规Φ32.005mm,止规Φ32.037mm,试判断该塞规是否合格?(该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为0.0005mm,塞规公差T=0.004mm,Z= 0.006mm)
|
|
测量精度的划分及含义是什么?
|
|
量块的“级”和“等”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按“级”使用和按“等”使用有何不同?
|
|
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尺寸为L1=40mm和L2=80mm的零件,测得值分别为40.004mm和80.006mm,试评定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的高低。
|
|
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立式光学比较仪对轴的同一部位,重复测量十次,按照测量顺序记下测值为:25.994,25.999,25.998,25.994,25.999,25.996,25.999,25.998,25.995,25.998。试求单一测量值及10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
|
|
某仪器已知其标准偏差为σ=±0.002mm,用以对某零件进行4次等精度测量,测量值为67.020、67.019、67.018、67.015mm,试求测量结果。
|
|
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尺寸为100mm和80mm的零件,其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8μm和7μm,试用测量的相对误差对比此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的高低。
|
|
在立式光学比较仪上对塞规同一部位时行4次重复测量,其值为20.004、19.996、19.999、19.997,试求测量结果。
|
|
测量四要素的含义是什么?
|
|
一实际轮廓测得的实际数据(单位为um)为:+4,-4,+8,-8,+4,-8,+4,-4,+8,-8,取样长度为2.5mm,求(1)Ra,(2)Rz
|
|
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中,什么情况注出评定参数的上限值、下限值?什么情况要注出最大值、最小值 ?
|
|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工作性能有哪些影响?
|
|
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有哪些?电动轮廓仪、光切显微镜、干涉显微镜各适用于测量哪些参数?
|
|
评定表面粗糙度时,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有了取样长度,为什么还要规定评定长度?
|
|
国家标准规定的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有哪些?哪些是基本参数?哪些是附加参数?
|
|
计算检验Φ50f7轴用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 |
|
用普通计量器测量φ45mm孔GB/T 1804-m,已知工艺能力指数Cp=0.67,尺寸遵循正态分布,试确定验收极限以及应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名称和分度值。 |
|
孔、轴公称尺寸为φ60mm,根据使用要求,其允许的Ymax=-32um,Xmax=+50um,试确定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并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
|
孔、轴公称尺寸为φ40mm,根据使用要求,其允许的Ymax=-80um,Ymin=-35um,试确定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并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
|
孔、轴公称尺寸为φ35mm,根据使用要求,其允许的Xmax=+120um,Xmin=+50um,试确定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并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
|
某公称尺寸为φ95mm滑动轴承机构,根据使用要求,其允许的Xmax=+55um,Xmin=+10um,试确定该轴承机械的轴颈和轴瓦所构成的孔轴配合及代号。
|
|
某减速器中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副,采用油池润滑。已知模数mn=3mm,主动轮齿数z1=32,被动轮齿数z2=96,主动轮中心孔直径40mm,齿形角αn=20°,齿宽B=20mm,传递最大功率N=5kW,主动轮转速n1=1280r/min,,齿轮材料为45号钢,箱体材料为铸铁,小批量生产。试确定主动齿轮(1)精度等级、(2)检验组项目及公差值。
|
|
齿轮传动为什么要规定齿侧间隙?对单个齿轮来说,可用哪两项指标来控制齿侧间隙的大小? |
|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有哪些方面? |
|
矩形花键各结合面的配合采用何种配合制?有几种装配型式? |
|
平键联结的配合尺寸是什么?采用何种配合制?有几种配合类型?它们各自应用在什么场合?
|
|
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的配合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
|
向心球轴承的公差等级分几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
|
解释下列螺纹M30×2-6H/5g6g-S标记的含义。 |
|
有一螺栓M20×2—5h,加工后测得结果为:单一中径为18.681mm,螺距累积误差的中径当量fP=0.018mm,牙型半角误差的中径当量fa=0.022mm,已知中径公称尺寸为18.701mm,公差Td2=125um。试计算螺栓的最大极限中径、最小极限中径和作用中径,并判断该螺栓是否合格?若不合格,修复量至少为多少? |
|
有一螺栓M20×2—5h,加工后测得结果为:单一中径为18.681mm,螺距累积误差的中径当量fP=0.018mm,牙型半角误差的中径当量fa=0.022mm,已知中径尺寸为18.701mm,Td2=125um。试计算螺栓的作用中径,该螺栓能否与具有理想轮廓的螺母旋合?若不能旋合,修复量为多少? |
|
计算公称尺寸φ30 mm的7级和8级的标准公差。
|
|
某螺母M24×2—7G,中径公称值为22.701mm,公差TD2为0.280mm,基本偏差为+0.038mm。加工后实测结果为:单一中径22.740mm,螺距累积误差的中径当量fP=0.018mm,牙型半角误差的中径当量fa=0.022mm,试求螺母中径的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和作用中径值,并判断该螺母是否合格。 |
|
某机床转轴上安装6级精度的深沟球轴承,其内径为40mm,外径为90mm,该轴承承受一个4000N的定向径向负荷,轴承的额定动负荷为31400N,内圈随轴一起转动,外圈固定。要求: (1)确定出与轴承配合的轴颈的公差带代号和上下偏差值; (2)确定轴承内圈的尺寸公差,并计算出内圈与轴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说明配合性质。 |
|
已知孔、轴公称尺寸为φ25mm,Dmax=Φ25.021,Dmin=Φ25.00mm,dmax=Φ24.980,dmin=Φ24.967mm,求孔与轴的极限偏差和公差,并注明孔与轴的极限偏差在图样上如何标注,并画出它们的尺寸公差带图。
|
|
查表确定Φ50H7/f6配合的孔、轴极限偏差。
|
|
已知公称尺寸为φ25mm,Ymax=-0.021,Xmax=+0.013mm,试分别确定其公差等级,并选择适当的配合(写出代号)。
|
|
已知公称尺寸为φ50mm,Xmin=+0.009,Xmax=+0.050mm,试分别确定其公差等级,并选择适当的配合(写出代号)。
|
|
已知公称尺寸为φ18mm,Ymin=0,Ymax=-0.029mm,试分别确定其公差等级,并选择适当的配合(写出代号)。
|
|
已知孔、轴配合的公称尺寸为φ50mm,配合公差为Tf=0.041mm,Xmax=+0.066mm,孔公差Th=0.025mm,轴下偏差ei=-0.041mm,试求孔轴极限偏差,说明配合种类。
|
|
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45mm,配合要求的过盈量为-32μm~-50μm,试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及其配合。
|
|
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75mm,配合允许Xmax=+0.030mm,Ymax=-0.024mm,试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及其配合。
|
|
设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60mm,要求Xmax=+46μm,Ymax=-32μm,试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及其配合。
|
|
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35mm,要求Xmax=+120μm,Xmin=+50μm,试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及其配合。
|
|
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3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N8,已知Xmax=+0.049mm,Ymax =-0.016mm,试确定轴的公差带代号,并写计算步骤。
|
|
已知基本尺寸为φ30mm,基孔制的孔轴同级配合,Tf=0.066mm,Ymax=-0.081mm,求孔、轴的上、下偏差。
|
|
若已知某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30,最大间隙Xmax=+23μm,最大过盈Ymax=-10μm,孔的尺寸公差Th=20μm,轴的上偏差es=0,试确定孔、轴的尺寸。
|
|
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φ50mm,孔公差为IT8,轴公差为IT7,已知孔的上偏差为+0.039mm,要求配合的最小间隙是+0.009mm,试按基孔制确定孔、轴的极限尺寸。
|
|
有一孔、轴配合,基本尺寸D=60mm,最大间隙Xmax=+40μm,孔公差Th=30μm。轴公差Ts=20μm。试按基轴制计算孔、轴的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
|
设基本尺寸为30mm的N7孔和h6的轴相配合,试计算极限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
|
|